中国食品网

供需不平衡猪价难以预测 “猪周期”魔咒待解

2018-10-31 工人日报 873 0
核心提示:  近日,福建建瓯市徐墩镇展开拉网式清理生猪回搭回养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对回潮养猪场进行依法强制拆除,行动当天已依法关闭拆
  近日,福建建瓯市徐墩镇展开拉网式清理生猪回搭回养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对“回潮”养猪场进行依法强制拆除,行动当天已依法关闭拆除4家养殖户合计500多平方米和存栏数400头生猪的养殖场。
  生猪养殖“回潮”与近期生猪价格不断上涨息息相关。10月即将结束,从目前的猪肉市场看,华南猪的价格明显上涨,浙江的猪肉价格已超过每公斤5元,西南地区也已经到了4.5元每公斤。生猪养殖领域有个“猪周期”的说法,它表现为猪肉价格从上涨到回跌再到上涨的周期性波动。长期以来,我国生猪产业深受“猪周期”困扰,价格波动较大且频繁,让不少生猪养殖户叫苦不迭。
  起起伏伏暴涨暴跌
  “最近猪肉连续涨价,而且感觉很明显。”在福州铜盘市场,刚买完肉的家庭主妇刘女士说。据了解,6月以来,福建各地生猪出栏价开始缓慢上涨,6月30日价格每公斤12元左右,到10月24日,不少地方已经涨到每公斤17元。
  “养猪靠的是运气,因为价格就像过山车一样,一直起起伏伏暴涨暴跌,运气好的时候生猪出栏赶上峰顶就大赚,要是遇到峰谷就亏惨了。”福建平潭一家生猪养殖场的负责人说。
  其实,养殖口中所谓的“运气”正是生猪养殖行业中的“猪周期”。自1994年6月份以来,我国猪肉价格波动经历了6个完整周期:1994年6月份至1996年6月份、1996年7月份至1999年5月份、1999年6月份至2003年5月份、2003年6月份至2006年5月份、2006年6月份至2009年5月份、2009年6月份至2014年4月份。6个完整周期持续时间分别是25个、35个、48个、36个、36个、59个月。每个大的周期内猪价还会有波动,让人难以捉摸。
  目前所处的第7轮“猪周期”始于2014年5月份,2016年6月份到达波峰后进入下降通道,到2018年6月份,已经持续50个月。价格上涨通道时间累计为26个月,下跌通道时间已经持续24个月,上一轮周期上涨通道时间为28个月,下跌通道时间为31个月。本轮“猪周期”在2016年5月份创20.45元每公斤的历史最高水平,曾连续9周高于20元每公斤,2016年6月份进入下降通道,2018年春节过后猪价快速、持续下跌,今年5月份猪价创2011年以来最低。
  我国是世界上生猪出栏量最大的国家,市场规模超万亿元,约占世界总出栏量的57.46%。但我国每年也会进口猪肉,进口量也具有显著的周期性特点,基本与猪周期保持着同步节奏。即猪价处于上涨周期时,进口量就会大幅增加;而猪价逐步走低时,进口量亦会随之下降。
  伤害最大的是中小养殖户
  “这是由于供需不平衡而产生的,呈现出的是周期性的变动。”福建农林大学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当生猪供给不足时,猪价上涨,刺激养殖规模扩大,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进而使得供给过剩,这又导致猪价下跌,致使养殖规模缩减,猪市又进入供给不足的局面,继而开始新一周期。
  福建农科所生猪养殖专家告诉记者,猪肉在中国国内肉类产量和消费量占比均超过60%。按平均2人年消费一头猪来算,我国一年要消费7亿多头猪,市场规模高达1.4万亿元。此外,由于国内民间养猪盛行,养殖企业不断增长,大企业与中小养殖户间的竞争,也导致猪肉价格的周期性变化。
  雷竞技ap官网入口 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张学彪认为,由于近年来各方面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猪周期”出现不少新特点。由于我国生猪养殖环保门槛大幅提高,养殖的投入增加,建设一个4000头能繁母猪的规模养殖场,环保投入需要2000万元。
  当前养殖行业的门槛提高,生猪养殖产业加速整合,适度规模生产成为主流。尽可能扩大对生猪产业链条控制,已成为各大规模企业的共识。
  生猪的供需格局和猪肉的供需存在天然的强关联性,生猪的供给和需求关系,也受其下游产品猪肉的供需关系影响。实际上,“猪周期”伤害最大的就是中小养殖户,由于调控不科学、信息收集滞后等因素,中小养殖户对生猪存栏量的增减,难以做出准确判断。
  调控手段需完善
  业内人士指出,“猪周期”形成原因有多种因素,猪肉的暴涨暴跌和超强猪周期的出现,是我国生猪养殖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
  “猪周期”作为我国雷竞技ap官网入口 供给体系粗放经营的一个缩影,总是在“买难”和“卖难”中间摇摆不定,在“营利”与“亏损”中间上下浮动。近年来,相关部门也尝试过出台调控措施来摆脱“猪周期”,但实际上“猪周期”仍一次次到来,并出现了在时间上变长、在波幅上变大等新的趋势。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有关部门在继续致力于提升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自动化水平的同时,应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强化服务意识,对市场信息进行行之有效的分析、提炼、优化,帮助农民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局性的市场信息,牢牢掌握生猪生产与经营的主动权,确保猪农在“猪周期”来临时,真正破解大市场与小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难题。
  猪肉消费习惯也需要引导。美国冷鲜肉消费占猪肉总消费的三分之二以上,我国只占20%。政府出台具体政策和措施,引导、鼓励冷鲜肉生产、销售,引导国内消费习惯从热鲜猪肉变为冷鲜、深加工猪肉。加强冷鲜肉供应链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监管保障、社会参与的品牌建设机制,打造全程可视、可追溯、各环节智能化协作的供应链体系。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