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食物过敏回避为先

2018-08-29 中国医药报 622 0
核心提示:  受访专家  王良录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医师  周 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有的人吃了草莓就口唇
  受访专家
  王良录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医师
  周 薇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有的人吃了草莓就口唇面目肿胀,有的人吃了花生就呼吸困难,这就是食物过敏的常见例子。已有研究表明,全球食物过敏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
  食物过敏危害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周薇介绍,大多数食物过敏出现在患者出生后第一年或第二年,食物过敏在1岁时的发病率峰值大约接近6%~8%,然后逐步下降直到童年晚期,之后发病率稳定在大约3%~4%。
  周薇介绍,从临床表现来看,患者在不明确变应原的情况下,常“毫无来由”地起皮疹、浑身肿、喉头发紧,甚至晕厥。患者食入变应原后感觉嘴麻、嗓子痒,这是最轻的表现;重症者会浑身起皮疹、皮肤肿胀;最严重的反应是过敏性休克、急性哮喘、喉头水肿等,甚至能导致死亡。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医师王良录表示,食物过敏有三大类,包括免疫反应是IgE介导的、非IgE介导的,或者二者的结合。引发IgE介导食物过敏(速发)的常见食物种类很多。其中急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以及接触荨麻疹,可由多种常见食物诱发;严重过敏反应更常见于食用花生、树坚果、贝类、鱼类、牛奶和鸡蛋;食物相关运动诱导的严重过敏反应(FDEIA,指进食特定食物变应原,进食后运动,只有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才发生的严重过敏反应),常由小麦、贝类、芹菜等诱发;口腔过敏综合征(食物-花粉交叉过敏反应),常由生的水果蔬菜诱发,熟食可能耐受;速发胃肠道过敏反应,可由食用多种常见食物诱发。在细胞介导(延迟反应或慢性反应)的食物过敏分类中,牛奶、大豆、大米、燕麦、肉类会诱发小肠结肠炎综合征;牛奶常引起过敏性结肠炎;而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常由香料、水果、蔬菜诱发。IgE和细胞介导混合型的过敏反应中,引起特应性皮炎的常见食物有多种,特别是牛奶、鸡蛋,而嗜酸细胞性食管炎、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可由多种食物引发。
  检查诊断莫忽视
  周薇介绍,食物过敏的诊断方法包括询问详细病史及家族史,提倡患者记录饮食日记,把每次发病时的环境、情景、症状、就诊情况等详细记录,医生据此才能去伪存真,寻找蛛丝马迹,锁定数量有限的可疑食物,以辨别食物与症状的关联度,有的放矢地做进一步检查;并结合症状及检查结果,与皮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其他疾病,如湿疹、消化系统疾病、哮喘等进行鉴别诊断。
  同时,还要进行一定检测来筛选出变应原,体外变应原检测包括皮肤点刺试验(SPT)、皮内试验、斑贴试验以及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检测。SPT是检测食物过敏的最佳方式,皮内试验是毒液过敏和药物过敏诊断的重要方式,斑贴试验用于接触性皮炎或迟发型药物超敏反应等疑似IV型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诊断。sIgE检测可以快速筛选患者致敏谱,且没有不良反应的风险。
  SPT和sIgE的结果可以说明食物引起的IgE介导的过敏反应的可能概率,年龄不同,试验结果的意义不同,对于不同食物其结果判断也不同,需要密切结合病史综合考虑。婴幼儿即使IgE浓度小于0.35kUA/L,也不能忽视疾病风险。食物激发试验准确而敏感,是检测食物过敏的金标准,但会有严重反应的风险,需要进行严格监控。SPT和测量sIgE抗体比激发试验安全,但缺乏特异性,而且并不总是与临床反应有关。
  食物过敏的诊断方法还包括排除法,也就是怀疑食物过敏,回避饮食,症状无消失,则排除过敏;症状消失,食物再引入,症状再出现,确定过敏。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非IgE介导的轻中度食物过敏。
  王良录表示,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二者机制不同,是免疫机制和非免疫机制的区别。牛奶不耐受、吃辣椒拉肚子、喝酒脸红等属于食物不耐受。另外,在食用芒果、西红柿、桃等水果后嘴巴周围出现红肿、刺痒症状,并非一定就是食物过敏。可以将这些水果切成小块,避免接触嘴周围皮肤,如果吃后没有上述症状,也可能只是刺激性皮炎,而非食物过敏。
  预防治疗不放松
  王良录表示,花粉过敏患者中,至少有10%伴有食物过敏,变应原包括蔬菜、水果、坚果植物蛋白等。对于一些已经明确造成过敏的食物,一定要避免接触和食用;怀疑食物过敏,特别是过敏反应比较重,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
  食物过敏的治疗主要是抗过敏及对症治疗。应用抗组胺药物是主要治疗手段。严重食物过敏患者则需要进行多学科联合治疗,如食物过敏导致皮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或其他疾病的治疗;有的患者需采用激素及抗休克治疗。轻者及时治疗可治愈,严重者预后差。
  食物过敏事件是可以预防的;对于食物过敏,回避是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在过敏尚未出现之前,家长要了解一些食物过敏相关知识,学会认识预包装食品标签,及早为婴幼儿添加辅食,食物过敏高危孩子需要早期添加辅食,不要错过婴幼儿对食物过敏耐受的窗口期,过晚添加反而使过敏风险增加。已经出现过敏的食物需要避食;辅食的添加要循序渐进;必要时进行变应原检查和激发试验。
  专家提醒,检查变应原的目的首先是让患者了解自己应该避开哪些食物,这是预防过敏性休克的最主要方法。不但确诊时要查变应原,确诊后每1~2年还要定期复查,以此了解变应原有没有变化,从而更好地回避风险。指标逐渐下降可能预示着耐受的到来;持续不降或升高预示着持续过敏的存在,与儿童期及成人期的哮喘、过敏性鼻炎有关。
  标签是消费者了解预包装食品成分的唯一途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列出八类致敏物质,鼓励企业自愿标示。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