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鱼正遭遇一场空前的身份危机。当来自淡水的“虹鳟”在国内可以名正言顺地跻身“三文鱼”之列,来自海洋的“三文鱼”不得不寻求新身份,以示不同。
在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牵头的《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出台后,中国渔业圈内流行这样的说法,“未来大家都卖三文鱼的时候,我们就再也不会说三文鱼了。我们会说我们卖的都是海产的大西洋鲑。”中国渔业协会内部人员、渔业资深人士王金和8月14日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透露。
中国渔业协会是经民政部批准注册登记的全国性渔业行业社团组织,是渔业生产、经营、加工、机械制造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地方社团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
8月10日,《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出台,将虹鳟鱼归为三文鱼,引起国内外争议。
针对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提出的三文鱼新定义参考欧洲国家提法、虹鳟的寄生虫及检测、虹鳟价格、国内大西洋鲑养殖企业参与团体标准起草等问题,澎湃新闻记者进行了逐一求证。
参考欧洲国家提法?113页养殖手册,仅1处明确提到“虹鳟”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牵头制定的这份团体标准称,三文鱼(salmon)是鲑科鱼类的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银鲑、王鲑、红鲑、秋鲑、粉鲑等。
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强调,该定义概念参考了欧洲国家的一些提法,“毕竟他们产业规模大,历史也悠久。在中国制定这个标准,三文鱼作为外来物种,必须要找一些国外权威的东西作为参考依据”。
团体标准的引用参考包括国外三文鱼供应商Marine Harvest公司的三文鱼养殖手册(2018年)(下称“手册”)中对三文鱼的定义,鱼类和水产养殖分析公司Ko
ntali Analyze AS在2007年全球主要三文鱼市场分析报告中对三文鱼产品的描述。
然而,澎湃新闻记者翻阅以上文件的原文发现:这些文件并不支持虹鳟归入三文鱼。
手册中,只有一处明确提到了“虹鳟(Rainbow trout)”。在第11章“风险提示”第2节“对三文鱼健康影响最大的因素”中提到,大西洋鲑和虹鳟在海水中会感染传染性胰腺坏死病,但目前已可以通过疫苗等人工手段加以预防。其余内容均未明确提到“虹鳟”。
澎湃新闻记者还在手册中全文搜索了“淡水(freshwater/ fresh water)”,以确认全文是否提到和“淡水鱼”相关的内容。经查阅,全文提到“淡水”的部分只讲到了由于三文鱼的洄游习性,在产卵和出生阶段需在淡水,因此养殖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种类的三文鱼,保证其所需的淡水环境,并提到什么样的养殖环境有资格申请淡水环境许可证。从未在任何形式上提到“淡水鱼”的养殖。
而鱼类和水产养殖分析公司Ko
ntali Analyze AS,在2007年发布的全球主要三文鱼市场分析报告,其中公开资料里提到的分类,主要指的是供应端三文鱼产品的种类,包括:新鲜大西洋鲑(去内脏、带头)、冻大西洋鲑(去内脏、去头)、冻鳟鱼(去内脏、去头)、大西洋鲑罐头等等。公开资料中未提及虹鳟(rainbow trout)
三文鱼的中文名称,来自于粤语对“Salmon”一词的音译。“Salmon”的拉丁词源是“salire”,即奋力跃起的意思。三文鱼原指大西洋鲑(Atlantic salmon,学名Salmo salar),大西洋鲑是属于鲑科(Salmonidae)鳟属(Salmo)。大西洋鲑的原始栖息地为大西洋北部,每年会洄游到欧洲沿岸的河流里产卵,洄游时会奋力跃上瀑布,因此用“Salmon”称呼这类鱼。绝大多数消费者的认知里,三文鱼指的就是大西洋鲑。
虹鳟,原产于美国阿拉斯加地区山川溪流中,英文名是rainbow trout、ocean trout(学名o
ncorhynchus mykiss)。虹鳟属于鲑科(Salmonidae)马哈鱼属(Oncorhynchus),作为一种冷水性塘养鱼类,主要生活在低温淡水中,在自然环境下并不会发生跨盐度的生殖迁徙,所以难以用“Salmon”来称呼这些鱼。
另外,协会未引用在食品药品监管领域最严格的美国标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明文规定,虹鳟在食品包装上不得标注为鲑鱼(Salmon)。
团体标准号称环节管控好便无风险,现实是鸟粪落在水里也会污染养殖环境
虹鳟能不能生吃,关键在于寄生虫。崔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再强调,有没有寄生虫,取决于生产环节的管控,大型网箱、循环水,没有传染源,传染不了,不可能有寄生虫。
团体标准称,养殖三文鱼全程应使用投喂人工膨化配合饲料,可以消除饲料中携带寄生虫的隐患。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陈舜胜并不认可上述说法。他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寄生虫的有无,不仅事关饲料控制,还受环境影响,其中一个影响因素便是动物粪便。“你的饲料干净,但鸡鸭粪便,甚至鸟在水库上飞过粪便掉在水库里,鸟正好带有寄生虫,就把环境污染了,你怎么控制环境?”
即使控制住当下的养殖环境,但开放的环境仍没有办法做到完全控制。以工厂化方式养鱼,对饲料严格控制,短时间可以做到,但无法长期控制。“他们强调自己是干净的,但团体标准要管很多年,你现在干净不代表以后干净。”另一方面,企业也无法做到垄断养殖。一家养殖企业可以控制自己养殖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却无法控制其他公司的养殖生态。
中国渔业协会内部人员、渔业资深人士王金和给出欧洲、美洲人工饲养淡水鱼类常见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清单,其中包括阔节裂头绦虫、复口吸虫、变头绦虫、直沟绦虫、棘头虫等,“这些是最常见且有非常可靠依据的淡水虹鳟的有害寄生虫,而且检出率挺高的。”
王金和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超市买一条活体三倍体虹鳟,检测其内脏和皮肤,“很大概率能查出寄生虫,逃不掉的。”
即便存在寄生虫,此次团体标准起草企业之一的爱乐水产(青岛)有限公司的销售总监、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文鱼分会执行会长王小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寄生虫有生存环境才能活下来,达到3公斤以上生食三文鱼规格的三文鱼离开水后,99%以上的寄生虫都活不下来了。”
崔和补充,“吃三文鱼光吃肉,不吃皮,对人一点影响都没。”这一说法恰恰证明,鱼皮上有寄生虫。鱼皮上的寄生虫在加工、运输过程中容易污染鱼肉,这又如何避免?
另外,针对王小洁提出的3公斤这一标准,陈舜胜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鱼的规格大小和寄生虫没有关系,“金枪鱼也有异尖线虫,小的鱿鱼也有。”
南方都市报援引国家卫健委寄生虫标准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主任方悦怡称,寄生虫与鱼的重量无关,主要与鱼的来源有关。“深海鱼有异尖线虫风险,淡水鱼有肝吸虫风险,只是风险的大小不同,深海鱼的寄生虫可能会导致腹痛,不会长成成虫,淡水鱼的寄生虫会进入肝胆管里,还会在体内产卵。”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张磊表示,建议吃深海鱼生,淡水鱼的寄生虫容易在人体寄生,造成慢性损伤。肝吸虫在人体内会存在20-25年,一般没有急性症状,很难发现,早期治疗比较容易,但一旦扩大领域,便会导致严重肝病。“肝吸虫对小孩危害更大,因为小孩肝脏幼嫩,可能会造成侏儒症贫血,并影响智力发育。”
利益牵扯:国内尚无中立第三方检测寄生虫
王金和说,目前已有养殖企业对国产淡水虹鳟做出过寄生虫检测,但由于检测报告是内部文件,无法出示。
更令他沮丧的是,他不认为目前国内存在中立的第三方愿意去做一个详尽的相关寄生虫检测报告。“最初他们混淆概念去做海水的异尖线虫的检验,就是为了回避淡水的相关物种的检测。”
此次标准制定参与者之一、国内最大虹鳟鱼养殖企业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下称“民泽公司”)在今年5月便“检测”了旗下产品“冰鲜三文鱼”体内的寄生虫。
民泽公司提供的一份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的检测报告中,检测结果为“未检出”的异尖线虫,是一类成虫寄生于海栖哺乳动物、幼虫寄生于某些海栖鱼类的线虫。但讽刺的是,这项检验根本没有做的必要,因为这是海鱼寄生虫,并不会出现在淡水虹鳟身上。
“(检测机构)几乎都利益相关,你觉得谁会给你去做中立的检验啊,”王金和笑称,如果真的有机构原意秉承客观公正做寄生虫检验,“那到时候结果会很好看的。”
虹鳟蹭三文鱼被曝光后,正宗三文鱼销量大跌
从今年5月份爆发的虹鳟与三文鱼之争,到7月份澎湃新闻曝光虹鳟仍以“三文鱼”之名在电商上销售,只字不提“虹鳟”且仍推荐生吃,两次舆论热潮对国内淡水虹鳟的销售影响并不大。王金和说,这是因为虹鳟的销量一直都不高。
但受影响最大的是大西洋鲑的价格和销量。他透露,5月份事发后,全国大西洋鲑市场暴跌,“大量一级进口商一批以及二批的三文鱼烂在手上,大众对整个消费体系的三文鱼都产生了恐慌。”
将虹鳟归入三文鱼,对真正的大西洋鲑销量产生影响,而进口三文鱼未来的称谓也或将改变。王金和说,现在他们圈子里流行一个新说法,“未来大家都卖三文鱼的时候,我们就再也不会说三文鱼了。我们会说我们卖的都是海产的大西洋鲑,这个就是直接影响。”
除了提到团体标准的起草参考了所谓的欧洲提法,崔和还将红鳟与大西洋鲑相比,甚至对比两者价格。崔和对澎湃新闻表示,“从虹鳟的角度上来说,在挪威也好,法国也好,到底是大西洋鲑贵还是虹鳟贵,毫无疑问是虹鳟,再说邻近的日本,虹鳟的价格也比大西洋鲑高多了,消费者没吃亏。”
崔和称,虹鳟的肉质、色泽、口感都超过大西洋鲑,在未来五年,国内虹鳟的价格肯定要超过大西洋鲑。
对于虹鳟价格要比大西洋鲑贵的说法,参与团体标准起草企业之一的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国内大西洋鲑养殖企业,其鲑鱼养殖基地经理江鑫对澎湃新闻记者含蓄地表示,“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需求导致不同的价格。”
他提到,相对于大西洋鲑,日本人更偏爱虹鳟,但这与日本市场的背景相关,“不同市场背景下定价机制不一样,这是个多变量的问题。哪条鱼好,这还是个市场运作方式的问题。”
王金和举了美国和智利的三文鱼主产区的例子,这两个地方的虹鳟价格非常明朗,三倍体虹鳟的价格基本是大西洋鲑价格的一半,这反映在价格体系以及在销量体系上。“但国内”三倍体虹鳟或虹鳟的价格并不比大西洋鲑便宜“。
以东方海洋为例,王金和说,该企业的大西洋鲑早先出货价一般为40元左右一斤,现在随行就市,市面价高时按44元一斤出售。而国际市场上的三倍体虹鳟”正好是大西洋鲑半价“,三倍体红鳟20多元一斤,普通二倍体虹鳟只要10多元一斤。如果虹鳟价格对标大西洋鲑的售价,王金和认为,这”完全就是定价策略“。
虹鳟为什么蹭三文鱼的热度?王金和直言,”国内淡水虹鳟鱼的销量原本就不好。如果销量非常好,就不需要去蹭三文鱼之名了,包括想办法提高更多销量。“虹鳟蹭三文鱼热度的做法在流通领域一直存在,这”导致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对于trout、salmon会有详细的标注要求,因为这样的混淆在欧美一样存在“。
目前,FDA已明文规定:虹鳟在食品包装上不得标注为鲑鱼(Salmon,粤语音译即”三文鱼“)。
大西洋鲑养殖企业东方海洋为何也参与标准起草?
”行业协会在没有国标的情况下,出于自身立场来定一个更有利于自己的标准,其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王金和认为,由于”三文鱼“是个约定俗成的称呼,一直没有官方机构对其作出定义,行业协会抢了先机,将虹鳟归入三文鱼。
此次团体标准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提出,与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爱乐水产(青岛)有限公司、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共同起草。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官网显示,该协会是由从事水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和贸易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从事水产科研、教学等其他为水产加工与流通业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单位,自愿联合组成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王金和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协会本身是半官方机构,相关龙头企业也是协会龙头老大。“这一点也得到了陈舜胜的确认。
”实际上我们国家养殖的,最主要的还是虹鳟,淡水虹鳟的养殖量还是非常可观的。在这样的商业权重以及经济权重下,话语权肯定会被虹鳟的饲养企业给抢夺过去。“王金和说,目前中国的大西洋鲑养殖数量不多,真正养殖大西洋鲑的大型企业,”有且只有东方海洋一家。“
王金和所说的东方海洋是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方海洋“)。天眼查资料显示,东方海洋成立于2001年,主要从事海水鱼虾贝藻育苗、养殖及海洋水产加工出口业务。
东方海洋是这次团体标准起草企业中唯一一家大西洋鲑养殖企业,其母公司山东东方海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协会副会长。
大西洋鲑也就是消费者认知里的三文鱼。一家大西洋鲑养殖企业同意将虹鳟归入三文鱼行列,对此,东方海洋鲑鱼养殖基地经理江鑫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这次参与团体标准的制定,主要是”为了完善生食的标准和命名的标准“。
江鑫说,今年5月份爆发的虹鳟与三文鱼之争遗留下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二是如何保证食品安全。如果维护知情权,就必须有一个命名标准,让消费者充分认识到他们吃到的东西是什么。如果维护食品安全,就需要有一个标准,规定哪些鱼是安全的。江鑫认为,站在企业的立场上,”不管你养什么鱼,只要你在这个圈子里做食品,你有这个义务为消费者提供这个框架。“
但据业内人士透露,此次参与团体标准制定的东方海洋,并未加入8月10日成立的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文鱼分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三文鱼分会的首任会长,是国内最大的虹鳟养殖企业民泽公司的董事长应米燕。
(文中王金和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