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生蛆的新闻最近获得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随着事件推进,各大网站和公众号都对酱油生蛆的原因进行解密,虽然酱油生蛆不是产品质量问题且发生概率低,但大家更为关注的,是如何才能保证我们吃下去的酱油健康卫生。下面,小编要给大家传授健康卫生吃酱油的六大招,让你保持吃酱健康style。
第一招:管好盐指标
不同于其他主食,酱油作为调味品,口味咸鲜,最重要的功能是调味,我们使用酱油的目的也是为了让我们日常的饭菜变得更可口。可是,许多人在食用酱油的时候忽略了酱油中的含盐信息,并没有控制好每天盐分的摄入量,长期如此,容易引发高血压等疾病。
国际标准规定成人每天可摄入食盐6g,但事实上,我国南方成人每天平均摄入13-14g盐,北方成人每天平均摄入16-18g盐,远远超出了国际标准,除了饮食习惯以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忽略了酱油里含有盐分,食用酱油期间,一旦没控制好盐的摄入,就容易导致盐分摄入量超标。
因此,在我们选购酱油的时候,应该留意标签上所标示的钠含量,尽量选择低盐的酱油进行食用,如果在烹饪中添加了酱油,就应该相应减少盐的使用,以保持每天身体摄入盐的平衡。
第二招:选择氨基酸态氮含量高的酱油
在酱油的标签上,会有标注氨基酸态氮的含量,该指标越高,说明酱油中的氨基酸含量越高,鲜味越好,是衡量酱油质量的重要指标。国家规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最低含量不得小于0.4g/100ml。一般来说,特级、一级、二级、三级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为≥0.8、≥0.7、≥0.55、≥0.4g/100ml。大家在选购酱油的时候,可以自行进行对比,选择氨基酸态氮含量较高的酱油。不过,大家不能完全依赖标签上的氨基酸态氮去判断酱油的质量高低,因为也有一些厂家会通过添加味精来提高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因此在食用新酱油的时候,也需要留意在食用后是否有出现特别口干的情况。如果酱油上标注的氨基酸态氮很高,但吃完酱油后又感觉到特别口干,那就要注意了。
第三招:不同用途要分清
部分家庭在食用酱油的时候并没有讲究,凉拌、炒菜、点蘸用的都是同一瓶酱油。事实上这样做很容易产生卫生风险。因为烹饪酱油和凉拌酱油的细菌标准是不一样的,凉拌酱油因为是直接食用,所以细菌含量标准要比烹饪酱油要高,如果我们长期错将烹饪酱油当成凉拌酱油来用,那么就容易患上肠胃疾病。
购买酱油时,应该看看看标签上标明的是佐餐还是烹饪酱油,最好家中把两种酱油各备一瓶,在烹饪不同菜式的时候可有选择性地进行食用。如果买的是烹饪酱油,那就要在食用酱油前注意加热灭菌,以防食用酱油后出现不适症状。
第四招:注意妥善储存
现代酱油工业的灭菌技术相对比较完善,关键工序全封闭生产、食品级管道输送、超高温灭菌……这些卫生条件都能保证出产的酱油在卫生、质量上过关,因此酱油生产过程中是不可能带入虫卵的,因此不用紧张酱油生蛆是否是生产过程中带入虫卵。
为此,我们在储存酱油的时候,要注意避开灶台、洗手台等高温、高湿、容易滋生细菌的地方,尽量选择阴凉、干燥的地方。有条件的话,可以将酱油放进冰箱,但要主要跟生熟食物分开存放,以防串味和滋生细菌。使用完酱油后,记得关紧瓶盖,不要为细菌、苍蝇留下入侵酱油瓶的“绿色通道”。
第五招:把握酱油加进菜肴的时间
在炒菜的时候,部分人习惯将酱油从一开始炒菜的时候就加入进锅,但这种做法其实并不科学,因为长时间的烹饪会导致酱油中的氨基酸被破坏,同时酱油中的糖分也容易焦化变酸。
烹饪不同的菜肴,酱油加入的时间有不同,煮鱼、煮肉时,酱油可以早一点加,但如果是一般的炒菜,最好等到菜肴即将出锅前再将酱油倒入,避免酱油长时间接触高温,影响营养成分。
此外,部分人习惯在菜肴起锅后,再将酱油倒进锅里。这时,就需要注意,倒入的酱油要符合佐餐酱油的条件,不能直接倒入烹饪酱油。
第六招:选择大品牌的包装酱油
酱油因为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在炎热的夏天里容易滋生细菌。市面上销售的酱油有包装酱油和散装酱油之分。包装酱油从生产到消费者手上都是在密闭包装内封存,但是散装酱油因为经历接触空气、更换储存容器等,在酱油的卫生上很难得到保证,出现酱油生蛆的机率更大。实验表明,伤寒杆菌可以在酱油中存活两天,嗜盐菌可以在酱油中长期存活。在混浊、有沉淀、有杂质的酱油中,细菌数可能高于标准百倍以上,这样的酱油如果不加热消毒就直接食用,极有可能致病。所以说,我们在选酱油的时候,最好选择大品牌的包装酱油,保障食用酱油的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