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的历史
根据网上提供的资料,酱油是从酱演变而来,酱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周朝,是中国古代皇帝御用的调味料,由鲜肉腌制而成,与现今的鱼露制造过程相近,因为风味绝佳渐渐流传到民间,后来发现大豆制成风味相似且便宜,才广为流传食用。
随着佛教僧侣的传播,酱被传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一带,也为世界各地所知。后来,宋朝人将加工酱和豉得到的各种酱汁,称为酱油,酱油作为调味品开始在中国的饮食中流行。而到了清代,酱油的使用已经远超过酱,成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由于条件有限,因此古代人们只能用蒸煮的方法对酱油进行灭菌。
酱油制作工艺的演变
在现代,古法酱油的制作方法依然在流传。古法酱油采用全手工制作,要历经选豆、蒸豆、制曲、下缸发酵、抽油、存放、沉淀、调配、杀菌、均质、冷却、灌装封口等多个环节。古法酱油用料讲究,口感好,味道传统,但是产量低、成本高,因全人手操作难以实现标准化生产,所以,在质量方面难以实现每一缸酱油都有相同的风味,在卫生方面也难以实现100%无菌。在酱油生蛆事件中,就有网友评论称,自己小时候就在自家的酱缸中看到过蛆,已经见怪不怪。
因为古法酱油鲜美可口,有网友曾尝试参照古法酱油的做法,在家中自制酱油,从蒸豆、发酵到晒制,有模有样的家庭制法与古法酱油无异,味道也确实鲜美,但因家中自制,所以没有固定的生产场所,发酵、晒制都是在无封闭的环境下进行,酱油的杀菌也只能依赖煮沸实现,在无添加防腐剂的情况下,酱油非常容易因为细菌繁殖而变坏。由于家庭制作并没有古法制酱厂的制作方式来得专业,相比之下其卫生环境比古法酱油更令人担忧。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的酱油生产已将古法酱油制作精髓融入到标准化、自动化的大批量生产方式中,在保留传统酱油风味的同时,亦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酱油的质量、卫生安全。在目前的酱油工业中,制曲等关键步骤都是在全封闭的空间内进行,酿晒亦是采用密闭的晒池或发酵大罐发酵,用食品级管道进行输送,并在极度清洁的洁净区进行灌装。部分品牌企业的灌装洁净度甚至达到了药品生产级别的清洁标准,加上超过120度的高温灭菌和过滤,其清洁标准与技术不是古法酱厂和家庭制作可以达到的水平。
酱油生蛆的原因
根据现代酱油工业的工艺,我们可以得知,目前在市面上可以买到的品牌酱油,尤其是大品牌的酱油,制酱工艺趋于完善,在制酱过程中产生蛆虫的机率是微乎其微,而在家中,因酱油储存不当而产生酱油生蛆的现象,是有可能的,但现代家庭厨房的卫生条件一般较好,其实发生的概率很低。
使用时的不注意,比如用后未盖紧瓶盖,或者酱油存放的地方挨近灶火或者被阳光暴晒都容易影响酱油品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酱油瓶的标签上经常会看到“请存放在阴凉处,开封后请关紧瓶盖,保持瓶口清洁。”这些都是酱油妥善储存的环境条件。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家每户都会完全依照标签上的提示对酱油进行储存,因此如果人们在使用酱油后没有及时关进瓶盖,又长期地将酱油放在高温的地方,加上厨房相对潮湿,就很容易吸引苍蝇在瓶盖周边产卵,从而发生生蛆现象。
识别好酱油
在酱油生蛆事件中,生蛆的酱油涉及多个知名品牌,但几乎都是以生抽为主,这是因为生抽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较高,氨基酸态氮是酱油的鲜味指标,含量越高,代表酱油的鲜度越高。鲜美的酱油更容易吸引苍蝇叮咬。
网上热议酱油生蛆事件期间,有网友说,酱油会生蛆才说明买到了真正的酿造酱油。虽然不能完全确定这种说法的科学性,但不得不承认,这种说法存在一定的合理性。酱油分为酿造酱油和勾兑酱油,酿造酱油通过发酵来水解蛋白,采用天然的原料,蛋白质的含量丰富;而勾兑酱油则采用盐酸处理来水解蛋白,大多采用化学原料。因此酿造酱油比勾兑酱油更容易吸引苍蝇依附产卵。
因此,我们在选购酱油时,记得要观察酱油瓶身上的标签,留意酱油的制作用料,最好选用知名品牌的酿造酱油。在购买的时候,先观察酱油的颜色,好的酱油颜色呈红褐色,有光泽,不发黑,不浑浊,没有杂质,然后可以轻轻晃动一下酱油瓶,观察摇出来的泡沫。酿造酱油的泡沫比较均匀,而且不易散去。
酱油的储存也有讲究,除了上面提到的,要关紧瓶盖,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外,还要保持储存环境周边的环境卫生,以免引来蚊蝇滋生细菌。如果开封后发现酱油变酸或者出现生蛆、发霉的现象,要马上停止食用,避免病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