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7月10日从文昌市获悉,近年来,文昌加大了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近三年共立案查处案件236宗,其中涉及食品生产环节的59宗,为此,文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门对食品小作坊负责人集中约谈和开展了培训活动。
据了解,在食品小作坊案件中,违法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的有7宗,主要表现在豆芽加工小作坊违规使用无根水培育豆芽,以及米粉面条作坊超范围使用含铝的食品添加剂等;此外,未按规定进行备案的有4宗,根据《海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督管理办法》,未经备案的被处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处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此外,有关部门对食用植物油加工小作坊和生产企业进行专项抽检时,发现部分批次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项目不合格,脂肪酸组成超标,以及椰子油塑化剂超标等问题。
针对发现的问题,食药监部门专门召开培训会并发布提示,黄曲霉毒素B1超标的主要原因:一是生产企业原料关把控不严,花生等原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发霉变质。二是未有效监控花生原料的储存条件,海南的夏季(7-8月)温度基本都在32℃左右,自然存储易于黄曲霉毒素的生成。
导致塑化剂超标的主要原因:一是购进原料油进行分装的食品生产企业,未对原料油进行进货查验,易造成塑化剂超标;二是购进用塑料编织袋包装的花生原料,在加工过程中,未将混入花生原料内的塑料物质清除即直接压榨(不少企业小作坊将包装花生原料的塑料编织袋直接用小刀切开,导致编织袋碎片混入原料中);三是直接接触油品的生产线、灌装线、管道、容器、包装材料等为含有塑化剂成分的塑料制品。尤其是PVC材质的塑料管道,长期浸泡食用油易溶出塑化剂;此外,包装方面,部分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购进使用回收塑料材料制作的聚合物制品以及劣质塑料油桶和瓶盖,塑化剂含量高,若是用于装盛食用油,易溶出塑化剂。
为此,文昌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提醒:有关食品小作坊以及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一定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落实好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避免触碰法律底线,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