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构建多方协同治理体系--关于对体验式“温情”营销保健食品监管的探讨

   2018-07-06 中国医药报16050
核心提示: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花钱买健康的理念越来越受到广大老年人的认同。再加上子女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常陪在身边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花钱买健康”的理念越来越受到广大老年人的认同。再加上子女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常陪在身边,于是,给了体验式“温情”营销保健食品大行其道的机会。由于其准确抓住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吸引了很多老年人自愿、乐于参加各种体验消费活动,甚至造成部分老年人失去理性,过度消费,且难以自拔。所以,加强对保健食品体验式“温情”营销的监管已迫在眉睫。
 
  “温情”营销套路多
 
  笔者梳理发现,体验式“温情”营销保健食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虚假宣传屡禁不止。商家为了牟取暴利,将一些保健食品包装成可治百病的“神药”。比如一种茶饮,宣称可以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还能缓解心脏病症状,对调理身体机能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此外,也经常能看见有人号称“神医”“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举行义诊,实则向公众尤其是老年人推荐保健食品。
 
  “忽悠”营销层出不穷。保健食品经营者最常见的体验式“温情”营销主要是健康讲座。讲座期间,商家常会播放一些含有夸大、虚假内容的“科普短片”,或者请“托儿”现身说法,给老年人造成一种产品很高档、很有效的假象,从而诱导老年人购买。另外,免费体验、礼品赠送等促销手段再配以“无效退款”的虚假承诺,也容易让老年人上当受骗。
 
  非法添加屡禁不止。一些保健食品生产者为了牟取暴利,在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禁用成分。比如在宣称具有减肥功效的减肥茶、减肥胶囊中加入芬氟拉明、麻黄素、双氢克脲塞;在宣称增高的保健食品中添加激素。还有保健食品生产商用一个批号生产多种产品、伪造批准文号、将问题产品更换名称或包装再上市、普通食品套用保健食品批号,甚至用国产保健食品冒充进口保健食品等。
 
  执法难题尚存
 
  目前,我国的保健食品相关监管法规体系尚不完善。新《食品安全法》中虽然专门有一节对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进行规范,但仅限于生产、进口、标签、广告等方面。而《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也只是针对保健食品生产领域。由于配套的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尚未出台,导致保健食品监管执法存在“小案重罚欠妥当、减轻处罚难公允、适用他法遇尴尬”的难题,迫切需要完整的法律体系支撑。
 
  由于上述原因,也造成查处保健食品违法违规行为存在着界定难、取证难的问题。
 
  首先,由于大多数保健食品营销点都是持证照经营,营销组织者在授课期间会在门口安排多个门卫,因此,即使有违规销售保健食品的行为,执法人员也很难获得证据;加上保健食品都是另行存放,营销点平时都是讲课、洗脑,即便把货拉来,也很快就销售一空;有的甚至只宣传不销售,需要直接向生产厂家购买。其次,保健食品会销点流动性强,尤其是在县城及农村地区,常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再次,购买保健食品的老年人因面子或受“洗脑”影响,一般均不认为自己被骗;即使被骗,也不愿承认,这也给监管带来一些不利因素。
 
  多方协同综合治理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
 
  完善保健食品监管法规。目前,广大群众对加强保健食品监管的呼声较高,因此,建议尽快出台涵盖保健食品审批、生产、经营各环节的配套条例,使行政监管有强有力的法律基础。
 
  加强保健食品科普宣传。许多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对保健食品常识知之甚少。要加强保健食品基础知识的科普宣传,增加老年人获取健康信息的有效渠道,帮助老年人树立健康的消费心理,形成理性的消费行为。
 
  抓好保健食品源头监管。市场准入方面,应按照“适度从严”的原则,严格依法审查,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予发证。日常监管方面,要做好调查摸底、建档工作,积极推进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诚信体系建设,形成保健食品定期质量公告制度,构建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案件查处方面,严厉打击涉及保健食品的违法违规行为。
 
  加大保健食品消费者保护。保健食品消费维权难主要体现在维权成本高和举证难上,因此,监管部门可采取人性化的处理方式,一是严格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执行七日无理由退货”的规定;二是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下处理保健食品消费纠纷时,按照对消费者“有利”的原则调解,对已经证明违规经营保健食品并被消费者提出维权要求的,可适当减少消费者的举证责任;三是对登记的会销经营者,采取随机突击检查的方式,加强对其讲解内容、宣传资料的检查和保健食品标签标识、来源的检查。
 
  构建社区协同治理体系。老年人保健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不仅是监管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需要多方协同综合治理。建议政府加大养老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并支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筹建社区养老院、老年文化活动中心等,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建议文化部门和社区多组织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老年人精神上有寄托、生活上有追求;同时,加快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家庭医生服务,让老人们“保健有方”“保健有道”。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