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已经推行整整十年。根据当时规定,我国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所有超市、商场和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记者近日走访了菜市场、商场、超市、快递代收点、外卖店后发现,在一些大型超市、商场、餐饮企业,环保塑料袋有偿使用得以推广,不合格塑料袋难见踪影。但在菜市场、小餐饮店,超薄塑料袋、不可降解塑料袋依然是包装“主角”。
“限塑令”执行喜中有忧
在近一周采访调查中,记者发现“限塑令”执行中,大型商超做得比较好,环保塑料袋实行有偿使用,而菜市场超薄塑料袋“禁而难绝”。
在欧尚江东店的收银台边,公务员王旭聪和女儿付完款,从背包里拿出红色布袋,将所购物品装入其中。“尽量不使用塑料袋,环保习惯要从小培养,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个收银台边,华侨城社区的殷阿姨忙着将物品装入黑色布袋中,但由于所购物品较多,殷阿姨最终向收银员提出“购买一个小型塑料袋”。“我们的环保塑料袋分三种规格,有3公斤、6公斤和13公斤,收取的费用分别为0.1元、0.3元和0.5元。”一位男性收银员告诉记者,挂着的一排塑料袋,大约160个。“一天下来,用得差不多。”
记者在现场观察了近十名顾客,有六成是手提塑料购物袋离开收银台的。欧尚江东店负责人说,他们有62个收银台,常开的有40个,按每个收银台一天约130个袋子用量计算,一天至少5200个袋子,不需要使用塑料袋的顾客占比为5%至7%。
相比大型商超有偿使用环保塑料袋,在菜市场的超薄塑料袋却是随处可见。在通途路一个菜市场的水产摊位,东海社区的吴阿姨买了两条河鲫鱼准备给月子里的儿媳妇炖汤用。水产摊老板介绍,装鱼的袋子一天用量是“两大袋”,每“一大袋”成本170元至180元,重量大约25公斤。
距离不远的福明菜市场,阿康蔬菜摊位的老板正忙着为顾客称重。“两根黄瓜一根玉米”被麻利地装入一个淡绿色袋子里。“我这里塑料袋用量挺大的,一个月光袋子的成本就在1500元左右。”
不少早餐店、小吃店也在用各色不同规格的超薄塑料袋。以民安路旁的一家早餐店为例,一个早上要用2000个左右的白色超薄塑料袋。
菜市场餐饮店是监管重点
据市发改委等部门的调查,2007年以来,宁波贯彻落实“限塑令”情况总体良好,特别是各大型超市、商场采取多种措施,执行情况普遍较好,限塑成效明显。
当前,宁波各大型商超均已规范实施了塑料袋有偿使用规定,各超市、商场的塑料购物袋比原来普遍减少使用50%至75%。诸如三江购物超市浙东区40多家门店,塑料袋的使用量减少近60%。尽管没有使用标有“环保降解”字样的塑料袋,华润万家胡经理也表示,“十年前国家实行限塑政策时,我们就开始采购符合标准的塑料购物袋了。”
不仅如此,银泰百货等一些商场甚至已规定不提供塑料购物袋,改用纸质环保型替代品包装。
相比之下,各大菜市场、早餐小店等在“限塑令”的执行上成了“硬骨头”。事实上,宁波从2009年起,每年将菜市场限塑工作列入市政府商贸服务业对各区县(市)政府工作考核项目,全市69个菜市场更是通过招标使用统一的“宁波市菜市场专用袋”,各级政府部门在流通环节和生产环节持续进行把关和监管。然而,菜市场和各类餐饮小店的执行情况却不佳,特别是菜市场个体经营者免费提供超薄塑料袋的问题仍普遍存在。有个体商户坦言,这是无奈之举,“如果提出收费,顾客扭头就走,生意没法做。”在一些小型市场、超市、杂食店,“禁塑令”的执行因塑料制品成本、质量问题等,确实存在打折扣现象。“十多斤超薄塑料袋只要七八十元,相比菜市场3元至15元100个的环保专用袋,肯定要选超薄塑料袋了!”走访中有不少菜市场摊主说。
“一直以来,菜市场、餐饮小店都是监管超薄塑料袋使用的重点和难点。”在市场监管部门看来,超薄塑料袋“禁而难绝”的主要原因在于菜市场有些摊主属流动作业,与执法人员“打游击”。而超薄塑料袋的小生产厂家或批发商常处于“地下状态”,并且大多是熟人生意,隐蔽性较强。另外,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淡薄,凡事图方便,也加大了“限塑”难度。对此,宁波市场监管部门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对“限塑令”的宣传力度,让经营户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对尚未执行的经营单位或个人要求责令整改,若屡教不改,将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同时,将加大对塑料袋生产或经营厂家的执法力度。
既要限住商超又要限住边角
记者在民安东路旁的中通快递派送点看到,大大小小的快递包裹中,塑料袋包装的快递与纸盒包装的快递几乎各占“一半江山”。东环南路、宁秋路、五乡镇等都是快递员老赵负责的派送区域,每天200多件快递派送量,“塑料袋包装的占六七成”。
眼下的快递包裹,不论是采用纸箱还是塑料袋,里头多会大量充斥塑料气泡膜、塑料泡沫等塑料制品。大学生小杨最近在苏宁易购上买了根数据线,却收到了一个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纸盒,刨开充气塑料块,才找到了那根小小的数据线。
相比于快递领域,外卖领域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更加“泛滥”。“饿了么”外卖黄小哥告诉记者,他当天从一家韩国料理店取到了要送的第一份外卖。这份外卖一共用到了四个塑料餐盒和一个塑料袋。“我每天要送20多份的外卖,都是用塑料餐盒和塑料袋的形式包装的。”而“美团”外卖陈小哥坦言,确实送过纸袋包装的外卖,但“纸袋子里同样是塑料餐盒”。
在宁波,外卖包装基本由塑料餐盒与塑料袋组合而成。外卖吃完后,这些塑料餐盒和塑料袋通常被直接丢进了垃圾桶。
餐饮外卖、邮政快递等新兴消费行业由于监管责任主体不明确,出现监管盲区和薄弱环节。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宁波应着力加强新兴消费领域限塑工作,研究建立统一的塑料制品采购使用标准,减少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采购使用,有效遏制增长势头。
“限塑,要尽快升级,要既限得住大型商超又限得住边边角角。”宁波相关环保人士表示,作为固废垃圾,白色污染不容小觑。如今在宁波,塑料袋作为生活垃圾的一部分由专业的环保处理企业处理。处理方式通常有两种:焚烧、填埋。由于焚烧技术的日益成熟,塑料袋焚烧后通常可以实现达标排放。但由于自然降解时间较长,塑料袋采用填埋的方式对环境污染和人的身心健康影响相对较大。
目前,宁波大约62%的生活垃圾采用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南三县的生活垃圾处理还是以填埋为主。对此,宁波将加大生活垃圾的处理力度,计划在已有的5个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点的基础上,再建3个处理点。
韩立萍制图
同济大学携手宁波中小学生“塑战速决”
如今,在越来越多潜水者的镜头中,用塑料做围脖的螃蟹、被困在渔网里的海豹等慢慢成为主角,一次性塑料污染已经蔓延到海洋中。6月5日,同济大学携手宁波中小学生举办了一场保护环境、“塑战速决”活动。
“塑战速决”是联合国环境署确定的201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今年的世界环境日呼吁公众齐心应对当今塑料污染这一环境挑战,考虑如何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减轻塑料污染对自然环境、野生动植物和我们自身健康造成的沉重负担。
“我们的大海美吗?但是我们所消耗的每一片塑料,都有可能流入大海,将这幅美景破坏。”海洋环保NGO负责人申剑向孩子们展示了美丽又奇幻的大海,同时也告诉了他们保护海洋的紧迫性。“海洋上已经出现了一种新兴污染物——微塑料,它就是‘海洋中的PM2.5’。”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徐小燕向孩子们解释,微塑料一旦进入食物链,将会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持续发展,甚至威胁到人类的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
孩子们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争做环保小卫士”的宣誓仪式,参与了环保画创作、知识问答以及主题演讲等活动。(记者孙佳丽)
根本的办法在于寻找替代品
塑料包装物被称为“白色污染”,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最近还有媒体报道,说人类患的各种癌症就跟它有关。所以,我国自2008年6月1日起实行限塑政策。然而,“限塑令”施行10年,正陷入尴尬境地,特别是在菜市场,几乎是令行不止。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用塑问题,我以为,关键是要寻找替代品。
塑料袋几乎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之所以大受消费者青睐,原因很简单:方便。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事务繁忙,已经对便利的塑料袋养成了难以割舍的消费依赖。以买菜为例,如果要像几十年前一样环保地带着篮子去买菜,似乎很难,尤其对下班后急急忙忙去菜市场的上班族来说更是不太可能,就是有条件的退休老人也稀有带着篮子买菜的。哪怕让上班族带着一个布袋去买菜,也会感觉十分不方便,很多年轻人连装钱的皮夹也不愿带了,还会为买菜去带一个布袋吗?因此,老老少少买菜已习惯使用菜市场摊主提供的塑料袋。至于大型商超有偿使用塑料袋,试图通过提高塑料袋获取的成本实现限塑目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几毛钱的支出完全“不是个事儿”。一部分人不用塑料袋,那是因为这些人内心的道德约束。
“限塑令”的最终落实,关键在于有相关替代品,发展可降解的环保制品,这样既能方便消费者,又能保护环境,从源头上堵住“白色污染”。期待宁波的企业家,抓住商机,开发价廉物美的一次性环保袋制品,相信这将是前景广阔的市场。
当然,在相关替代品没有出来前,还是要按照“限塑令”的规定执行,像菜市场出现的这种使用塑料袋乱象,至少是相关管理部门的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