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槟榔,相信各位都不陌生,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曾接触过这种美食。喜欢槟榔的人无论开车、聚会还是吃饭都离不开它,一颗入嘴,轻轻嚼动几口,甘甜醇爽的滋味便从唇齿间流溢而出,瞬间充满精神活力,尤其熬夜需要提神的时候,槟榔更成为提神首选。然而“槟榔危害健康”的传闻却让他们将这种美味拒之门外。
随着槟榔制作行业的整体上升发展,关于槟榔的危害传闻常常传入普罗大众的耳中,那么,这种说法有依据吗?是否最好不要吃槟榔呢?我们如何科学看待槟榔对身体的影响?
据悉,关于槟榔致癌的传闻源于网上流传的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份致癌物质清单,其中槟榔果被划定为1类致癌物清单。自此便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和热议,一些自媒体和社交平台争相进行报道和舆论传播,并宣称槟榔中的槟榔碱成分可以致癌、会危害身体健康。
致癌物为鲜果槟榔非熟制槟榔
事实上,WHO报告上所列的致癌物为 “鲜果槟榔”,主要指东南亚及南亚地区包括中国海南、台湾所产的水果——槟榔。中国是槟榔的主产地之一,种植槟榔是诸多农户重要的收入来源,也就是加工制成槟榔的原果。有些爱好于此的人长期大量食用未经加工的鲜果槟榔,而鲜果槟榔外壳纤维物质较硬,长期过度嚼食自然会造成口腔伤害。但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未对国内熟制槟榔干果进行过检测,由此不能认定熟制槟榔也为致癌物质。
熟制槟榔在对槟榔进行熟制的过程中把鲜果槟榔内的有毒物质降低到最低。特别是正规生产厂家会采用蒸煮烘干的方式,一方面避免二氧化硫等有毒物质的产生,另一方面对槟榔纤维起到软化作用,并大大减少槟榔碱含量;同时煮籽、洗籽、烤籽、切籽、去芯、入苏打这些工序也尽可能清除了槟榔碱,另外90%的槟榔碱其实是存在于槟榔芯的,经过去芯、切籽环节,单次食用槟榔碱的含量已经降到极低。
同时,正如常识所知的,任何食物会致癌都有量的累积。如同表单所列的其他致癌物一样,对槟榔果会致癌虽有质的确定,却无剂量上的明确说明。很多物质的致癌性都是以最高风险值标准来评定的。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星巴克致癌中提到的丙烯酰胺,其致癌剂量为每公斤体重2.6μg-16μg而煮咖啡丙烯酰胺的平均剂量为13μg/kg,也就是说一个50公斤体重的成年人,每天喝10kg咖啡才会喝到致癌剂量。所谓“槟榔致癌”是同样的道理,食用量的自我控制才是这道判断题的关键。
截至目前,还没有权威报告能够确定槟榔果中致癌物的含量和数量。那么,对于传闻中的致癌成分槟榔碱又如何定性呢?槟榔中的槟榔碱成分多吗?
槟榔碱成分是否致癌尚无定论
槟榔碱是从槟榔果中提取出的一种生物碱。临床实践表明,槟榔碱具有保健和药理活性的作用。由科学实验和研究文献可知,“一定剂量下,槟榔碱可以刺激 M受体补偿乙酰胆碱的不足 ,促进机体兴奋 ,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此外,“槟榔碱能兴奋胆碱 M受体(毒蕈碱受体), 刺激交感神经, 一定剂量下有发汗、兴奋及增强唾液分泌的作用, 有利于消化。”并且,槟榔碱还有抗炎症和抗氧化的作用。可见,槟榔碱成分在促进兴奋、提高消化功能和防护衰老上都大有贡献。
而对于槟榔碱是否能致癌,医学界目前尚无定论。据某高校提供的报告称,加工制成的槟榔干果,槟榔碱相对于原果已减少43.6%。而加工过的槟榔含有68种成分,槟榔碱只占0.5%。从成分含量的微小上也足以说明一些问题。
以吃槟榔最知名的城市湘潭为例,全市有35%的人嚼食干槟榔,按理应是口腔癌的高发区,但市卫生监督提供的报告显示:湘潭市流行病学调查和疾病死亡谱中并未获得癌症发生与咀嚼干槟榔的因果关系。
对于槟榔致癌及其危害健康的说法,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槟榔和槟榔果不同,以及在目前科学范围内,槟榔碱会致癌并无定论。不要陷入认识误区,盲目听从谣言。不过,仍建议爱吃槟榔的人士合理控制食用,不要贪图美味而过食,才是对身体健康的最佳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