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放学,中小学校园门口的小卖部便人口攒动。辣条、辣片、薯条、果脯……这些“五毛食品”因价格低廉、口味新奇,很受儿童和青少年的青睐。然而,这些食品可能存在高油高糖高盐或甜味剂、防腐剂超标等问题,危害学生们的健康。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开展校园及周边“五毛食品”整治工作的通知》,对其进行专项整治,要求坚决取缔无证生产“五毛食品”的“黑窝点”“黑作坊”。通知称,为加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决定开展“五毛食品”整治工作:加强日常监管和案件查处、加强监督抽检和核查处置、加强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教育。
比起城市,农村及周边地区更容易成为“五毛食品”、假冒伪劣产品的聚集地。这些琳琅满目的“五毛零食”大多没有正规的生产厂家,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一些零食的包装袋上,几乎找不到食品质量安全标志,包装印刷粗糙,生产批号以及有效期模糊,甚至出现漏油情况。中国人民大学就儿童营养和食品安全长达三年的研究发现,农村学校周边出售的零食中,生产厂家地址、电话等信息虚假的比例最高,可达30%,仅“辣条”类就有30多种。
“五毛食品”为何不断流向农村校园及周边市场?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父母们的教育观发生一些变化,不再过分地控制孩子的物质要求。孩子们手头上的零花钱多了,对食物安全的辨别能力却不强,很难摆脱垃圾食品的诱惑。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比重比较大,隔代监护人受教育程度偏低,对于“五毛食品”的质量问题了解甚少;另一方面,在城市里有着层层分布的食药监部门和工商部门,食品生产商们不敢轻举妄动。但在农村,人口居住地比较分散,生产“五毛食品”的“黑作坊”多隐身其中。监管人员较少,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相关部门的监管难度很大。
让孩子们的舌尖安全起来,拆除“五毛食品”这颗炸弹,需要家长与执法部门一起行动。家长们需要重视食品健康问题,教育和引导孩子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和健康的饮食观念。执法部门加大农村食品的监管力度和惩罚力度,在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严格把关,严厉查处生产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