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现代人都有湿气,藿香正气滴丸才是感冒首选

2018-04-17 东北新闻网 557 0
核心提示: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其中寒湿对身体健康影响最大。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肿瘤切了又长,长了又切)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总之湿邪不祛,百毒常缠身。

湿本质上就是水。水是生命之源,是维持人体生存与健康的根本保证。中医里将人体中除血液之外,一切正常的水液统称为津液。津液的主要来源是饮食水谷,进入体内后,经由脾的运化,生散,肺向通调,肾的气化,肝的疏泄,上、中、下三焦的雾、沤、运行于全身;并发挥其滋润器官、濡养全身,化生血液、充盈血脉,调节阴阳、维持平衡,参与代谢、排出废物等生理功能,最终排出体外。但是如果人体内的水多了,就成了“湿”。中医里讲平衡,过少则不足,身体会变弱;过多则为“毒”,给人体增加负担。而“湿毒”给人体带来负担的首先就是脾。“湿”它是有形之邪,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会阻挡气在身体内的运行,从而致使脾失健运,不能行其津液而湿从内生行成“湿毒”。当然,湿气并不是导致你感冒的直接原因,它只会让你体内的运转机制出现异常,此时感冒病毒乘虚而入,就会引起人体的各种感冒症状。

中医调理身体的最主要的思路就是调阴阳,既然体内有寒湿,那么想办法将寒湿赶出去即可,身体阴阳平衡一恢复,人体自然而然就会恢复正常,感冒病毒自然会被体内的免疫系统清除掉。但是大家都有一个误区,只要感冒立马上抗生素,殊不知抗生素本身对感冒病毒是无作用的,打那么多冰冷的液体进入体内,只会加重体内阴阳不平衡,人会越来越虚弱。

不管是寒湿还是暑湿,这里面都有湿气再作祟。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老祖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子,就是藿香正气散。里面有广藿香、紫苏叶、白芷、白术、陈皮、半夏曲、厚朴、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大枣、生姜。其中广藿香是祛湿的,它通过香气来振奋体内的阳气,从而驱散湿气;紫苏叶和生姜是温阳的,可以把寒邪赶出去;茯苓和大腹皮是泄湿的,可以把湿气排泄出去;陈皮和厚朴是行气的,用来振奋气机。整个方子都是在纠正身体寒湿的症状。举个例子,我本身在南方上学了几年,有一年夏季在宿舍地板上睡觉,上面开着电扇吹着风,虽然在六楼,但是还是觉得湿气大,怎么判断的呢?就是特别喜欢吃辣椒,那会买老干妈的辣椒直接就着面包片吃,不到一个星期一罐就没了。夏天的湿气还没躲过去,到了冬季梅雨天又来袭,洗完的衣服挂在外面一两个月都干不了,可想而知身体永远处于湿漉漉的环境中,身体的湿气就这么“存”下来了。

听说藿香正气是祛湿圣药,但是市面上那么多剂型,该怎么选择呢?就这个问题,我请教了相关的中医专家。早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就有对藿香正气的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使用,大家对藿香正气的剂型不断升级,市面上有水剂:口服液、酊剂;有固体制剂:胶囊、滴丸、丸剂、散剂……既能像水剂一样快速缓解症状、又能像固体制剂一样方便携带、口感好,目前满足上述要求的只有一种剂型,也就是天士力集团生产的藿香正气滴丸。小小滴丸,外面有一层薄膜包衣,口感好、起效快、易携带。如果家中有体内寒湿的人,建议家中常备。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