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天祝县朵什镇茶树沟村张自君的蘑菇棚,中央空调、加湿器、温度自动调节器等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密密的四层菇架上3万袋菌棒斜立互搭,仿佛搭起的一把把伞。这伞,不仅是张自君的“致富伞”,也是村民脱贫的“幸运伞”。
说起张自君,十里八乡的人没有不知道的,他可是有名的“蘑菇秀才”。2008年,张自君抓住政府培育、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机遇,通过政府贴息贷款,办起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种起了双孢菇。
经过近10年的发展,他创办的反季节双孢菇菌种繁育和生产示范基地天祝鑫农农副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已初具规模,1万多平方米的种植基地里,生产车间、菇房、蓄水池等设施齐全,双孢菇、香菇、平菇的年产量达到700多吨,远销深圳、广州等城市及周边各地,年净利润30多万元。
然而创业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试种的那一年,对双孢菇种植一知半解,没经验、没技术,收成惨淡。”回忆创业初期的艰辛,张自君说:“起早贪黑不停地在菇房里喷水、测温、翻料,出来的双孢菇寥寥无几,入不敷出。”面对困境,张自君坚定信心,挖掘内生动力,积极购阅专业书籍、外地考察学习、总结经验、聘请专家指导,迅速迈进了科学种植的门槛。“在双孢菇种植的基础上,这两年我们又开始了香菇、平菇的种植,技术、管理都不成问题。”张自君信心满满地说。
有志者事竟成。多年的坚持,张自君变成了食用菌种植的行家里手,合作社也被评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首批国家级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
花开一枝不是春。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也带动着周边群众共同脱贫致富。
“一天120元的工资,一点也不比外出打工差。”建档立卡贫困户杜辉祯夫妻俩为照顾生病的儿子,出不了远门,常年在这里打工。“一年下来,工资将近3万元,生活也有了保障。”
跟杜辉祯一样,在合作社从事配料、采摘、包装等工作的当地群众还有数十人,其中大部分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张自君积极鼓励动员周边群众发展食用菌产业,依靠产业尽快脱贫奔小康。“一个菌棒出菇两斤,按3块钱收购,一个棚至少能收入2万元。”张自君给乡亲们这样算账对比。
在张自君的生产车间里码满了平菇菌棒。“这是给乡亲们做的,等发酵好了就可以入棚。”张自君介绍,他在茶树沟已联系确定了6户农户发展平菇种植,并为每户免费提供菌棒1000个,免费进行技术指导,然后对所种平菇全部收购,不仅消化了农村闲散空棚,还带领乡亲们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