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脚下无根的船上住进整齐明亮的楼房,凹凸不平的泥路变成平整宽敞的柏油大道,便民公交车通到了家门口,贫困村村民像城里人一样喝上干净可口的纯净水......一幅幅温暖和谐的民生画卷,在湖区高楼乡百姓身边次第展开,一个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百姓口中娓娓道来。
湖区通上公交车
“现在俺村里也通公交车了,俺门口就是公交站牌,出门就能坐,又方便又舒服,甭提多好了!”小闸村的村民赵大妈第一个坐上公交车,笑呵呵地说道。
在宽敞平坦的道路上,行驶着载满村民欢快行驶的公交车,挂在老百姓脸上的笑容,见证了湖区群众对开通惠民公交的拥护与满意。“从小闸村到大口门码头有13公里的路程,每次乘坐公交车只花2块钱,而且每30分钟就有一班车,相比以前真是又省时间又省钱啊!”说起村里如今通上公交的感受时,小闸村的村支部书记张尊涛既高兴又激动,“过去租个车到码头要30块钱,有时候还找不到车,运气不好要‘折腾’个大半天才能到家。”
据了解,高楼乡以前的道路是名副其实的“水泥路”,遇到下雨天,路面泥泞不堪,群众出行很不方便。为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高楼乡投资近1000万元,完成了大口门码头规范化建设及村村通、路路通、网化道路工程等各项道路提升改造工程,让以前的“水泥路”华丽转身,变成了条条大道,路两边还栽种着树木花草。随着道路的硬化提升,高楼乡又开通惠民公交车,为学生上学、群众赶集、务工、办事提供了巨大便利,困扰群众多年的出行难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渔民结束“水上漂”
新农村建设使农民住上楼房不再是个传说,而在高楼乡,渔民也结束了“水上漂”,实现了安居梦。在永胜社区、利民社区,一排排楼房已拔地而起,它们占地面积达2万平方米,可安置当地村民约3600余人,现在楼房已全面建成,村民们也已经搬入了新居,享受到了条件优越、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公寓房。新一批的楼房建造正在规划当中,让所有的渔民都能在陆上落地生根,住上安稳的好日子。
贫困村吃上纯净水
“想不到,想不到,做梦都想不到”,当笔者问起村里安装的净水站时,贫困村村民张大娘连用了三个想不到,高兴的说道:“纯净水是城里人吃的,哪能想到现在俺也能吃上干净可口的纯净水了,俺这不也成城里人了。”
为彻底解决贫困村饮水安全问题,该乡积极联系县水利局,加快推进实施饮水扶贫工程,投资251万元新打水源井5眼,新建机房5座,配套机电设备5台套,安装水处理设备5台套,解决了利民、翁楼、昭阳、盐店、高楼、小闸和王楼7个贫困村9千多人的吃水问题。当地群众赞不绝口,都说:“能吃上纯净水,多亏了党的恩情,感谢共产党,感谢习总书记!”
合作社搭起“致富桥”
“多亏了合作社提供的贴心服务,去年螃蟹、对虾养殖又获得了丰收,合作社不仅提供苗种、提供技术指导,还给负责往外卖,真是让俺省了心还赚了钱。”聊起去年养殖的收成,高楼乡永胜河蟹专业养殖合作社社员闫成法如是说。
为提高养殖效率,增加村民收入,高楼乡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引导农民开展专业合作,组建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社,整合分散农户的劳动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按不低于市场价或者以内部保护价收购社员的产品,逐步解决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生产场面,使农民抱团闯市场,降低农户参与市场竞争的风险,搭起了群众致富金桥。
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入了新的时代,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高楼乡党委、政府将以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为引领,奋发作为,勇于担当,全面推动美丽乡村、精准扶贫、文化惠民等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让湖区群众获得更多的幸福感。(通讯员任泽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