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渤海大学副校长励建荣在2017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上发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韩肖/摄
2017年,国际上发生的法国召回沙门氏菌污染的婴儿配方食品等事件受到广泛关注,对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有所启示。渤海大学副校长励建荣在今日举办的2017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上表示,要高度重视食源性致病菌污染、食源性病毒感染、违规使用杀虫剂等问题。
励建荣提到,2017年,包括法国召回沙门氏菌污染的婴儿配方食品、致敏原标识错误成美国FDA食品召回的头号原因、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导致多起食品召回或食品安全事件、环孢子虫(Cyclospora)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感染、日本神户牛肉造假、欧洲“毒鸡蛋”风波、英国“毒猪肉”事件在内的8大事件成为国际食品安全重要事件。
对此,他做出“乳品行业最大的风险是微生物污染,对致敏源标识的关注已经成为全球新的热点……”等一系列提示。
对于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导致多起食品召回或食品安全事件,励建荣表示,这已成为国外食品安全的头号杀手。比如像美国因单增李斯特菌污染导致10起食品召回事件,涉事产品覆盖了乳制品、肉制品、果蔬等大宗品类。而且美国47个州爆发了8起沙门氏菌感染事件,所以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仍然是美国食品召回的主要原因。
同时,食源性病毒感染成为动物养殖的新挑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十分严重。励建荣提到,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美国密歇根州共报告了107例甲型肝炎病例,英国毒猪肉事件也起源于此。
针对欧洲“毒鸡蛋”风波、日本神户牛肉造假事件,他则表示,违规使用杀虫剂已成为禽类养殖的重大风险。另外,他认为产业标识是食品价值的重要构成,食品造假是对消费者的严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