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肚内“细线”是条虫
上午10时许,记者在崂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室看到,地上放了一排装有各种海鱼的保温箱,两名检验人员正在将这些鱼逐条剪开腹部,用镊子仔细查看鱼的腹腔。“这条鮟鱇鱼也有异尖线虫,数量还不少。 ”检验人员将一条鮟鱇鱼的鱼腹打开,露出鱼内脏。记者留意到,鱼内脏上附着了一些团状物,检验人员用镊子将其夹起来,这些团状物伸展成粗细约1毫米的白色细线。让人惊讶的是,这些“细线”居然是活物,一会伸直,一会又蜷缩成一团。 “这就是异尖线虫,我们这次对海鱼进行检测,就是找它们。 ”检验人员边说边将每条鱼腹腔中的异尖线虫分别放在不同玻璃器皿中。
异尖线虫影响健康
“异尖线虫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海洋鱼类和哺乳动物体内的寄生虫。 ”崂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主任王永先告诉记者,异尖线虫的成虫寄生于海栖哺乳动物如鲸、海豚、海狮、海豹的胃部,幼虫寄生于某些海栖鱼类和海产软体动物。人如果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异尖线虫三期幼虫的海鱼或海产软体动物,就有可能感染异尖线虫病。异尖线虫检出部位,以胃肠道、肝脾为主,偶见肌肉。王永先介绍说,异尖线虫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破坏消化道和导致过敏。其中,由于异尖线虫可以在人体消化道内移行,甚至钻入消化道内壁黏膜,造成消化道严重损坏,表现为恶心、腹痛、呕吐等症状。同时,异尖线虫虫体及其分泌物,会引发人体的过敏反应,具体症状为:水肿、风疹、呼吸障碍、甚至休克。
王永先介绍说,随着生食海产品人群的增加和渔业、旅游业的发展,感染异尖线虫的潜在危险性很大,异尖线虫病已成为重要的食源性海洋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正在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世界性疾病。根据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日本、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以及太平洋地区等20多个国家都有该病的病例报告,而我国目前罕见有异尖线虫的病例报告。俗话说“病从口入”,异尖线虫病就是经口腔食入感染人体的。通过生吃、半生吃含活异尖线虫幼虫的海鱼和八带、墨鱼等软体动物而引起感染。比如吃腌海鱼,或吃生拌海鱼片、鱼肝、鱼子等,都可能被感染。而能对人体带来危害的主要是在鱼类、软体类腹腔寄生的三期异尖线虫,此时的虫体粗约0.5至1毫米,体长1至3厘米左右。
共有21种海鱼“中招”
据介绍,本次检测取样的海鱼都是从崂山区各个市场通过正常渠道随机购买。共检测22种鱼,包括鲳鱼、沙丁鱼、大头腥、黄鱼、八带、石甲鱼、鸦片鱼、鮟鱇鱼、红头鱼、鳗鱼、白姑鱼、鲽小偏口、鳙鱼、狮子鱼、带鱼、鲅鱼、黄花鱼、梭鱼、古眼鱼、面包鱼、鲈鱼、逛鱼。检测结果显示,除黄花鱼外,其他21种鱼均检出异尖线虫,鱼种检出率为95.5%。本次共检测了188条鱼,其中102条鱼检出异尖线虫,总检出率为54.3%。其中,石甲鱼检出量最多,一条甚至能检出近百条异尖线虫。检验人员还在市场随机购买了扇贝、蛤蜊、海蛎子、海螺等贝类海鲜,通过检测发现,贝类海鲜的异尖线虫检出率为零。
考虑到青岛市民日常生活中还经常食用三文鱼,检验人员还专门到大型超市购买了刺身类鱼肉。经检测,三文鱼、金枪鱼都没有检出异尖线虫。
异尖线虫病防治需重视
据介绍,崂山区疾控中心在异尖线虫监测工作中,除通过码头、市场购买鱼类检测异尖线虫外,还对崂山区5个监测点的300名居民进行了异尖线虫病健康知识与行为问卷调查。对作为哨点医院的青大东院消化内科医生们进行现场培训,要求提高警惕性,对疑似病例做好检查登记。调查发现,参与问卷的300名居民中,异尖线虫知晓率较低,仅有不到38%的居民知道异尖线虫,六成多居民根本不知道异尖线虫,近九成居民不知道异尖线虫对人体的危害。对哨点医院的医生培训时也发现,绝大多数医生都不知道异尖线虫病。
/ 支招 /
三招避开异尖线虫病
据了解,异尖线虫幼虫对理化因素抵抗力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异尖线虫幼虫在38度白酒中最长能存活48小时,即便在60度白酒中也能存活0.2至2.2小时;在30%醋精中能存活l至3小时;大蒜原汁中能存活5.5至6小时。鲱鱼体内异尖线虫幼虫甚至在-18℃冻存48小时才能死亡,即便在-20℃的超低温中,也能存活近2个小时。但异尖线虫幼虫不耐高温,加热至60℃即可将其杀死。 “虽然异尖线虫在海洋鱼类和软体动物中较为多见,但预防异尖线虫病的方法非常简单,市民不必过分担忧。 ”王永先介绍说,通过3种方法,就能避免感染异尖线虫病。首先是不吃生的或者半生的鱼类,一定要充分煮熟,加工鱼肉的中心温度要达到100℃。“民间说‘千滚豆腐万滚鱼’,就是说做鱼一定要做到熟透,不但安全而且味道鲜美。 ”王永先说,其次要做到生熟砧板分开使用,防止交叉感染。最后一点就是抛除内脏。如果非要品尝鱼肚、鱼肠的美味,也一定要煮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