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调和油配方比例长期以来被视作行业“最高机密”.26日,中粮福临门营养家食用调和油在京发布,成为国内首款配方比例与营养成分“双公开”的食用油产品。
业界认为,这一举动不但增加了消费者知情权、油脂产品透明度,还将有助于推动我国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的出台。
揭乱象:掺什么掺多少企业说了算
看得清楚、吃得明白是消费者的基本诉求,然而个别食用油企业利用国标空白“暗箱操作”,以廉价油冒充名贵油欺骗消费者,令食用油市场乱象丛生。
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多数食用调和油是以廉价的大豆油或菜籽油为主,一些油品加上少量花生油、坚果油等就摇身一变成为“贵族油”;有些调和油尽管在名称上突出其配方中最昂贵的油品,也会标注产品配料,但油料的具体含量和配比却并未公布。
乱象背后是利益驱动。业内人士透露,100元的大豆油,除去生产、包装和销售成本,只能赚3元钱,而100元的以大豆为基础油的调和油,利润可达6元。因此,粮油企业往往对调和油“趋之若鹜”.
然而,近年来,“什么油贵标什么、什么油便宜含量就多”的行业潜规则却屡屡碰壁。截至2016年底,全国有报道的食用调和油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的诉讼案例不下十例。部分企业受到地方食药监、工商部门处罚,其中不乏知名品牌。
曝秘方:吃得健康首先要吃得明白
我国是食用油消耗大国,食用调和油在市场中占相当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不合理的油品摄入可能危害百姓健康。例如,亚麻酸摄入不足、比例失衡,会影响婴儿智力发育,导致肥胖、免疫力低下、亚健康等问题。
据中粮油脂副总经理、中粮福临门食品营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庆荣介绍,此次中粮推出的营养家调和油产品,做到了原料、微量元素“双公开”.其中,玉米油、菜籽油、稻米油、花生油、亚麻籽油,以及亚油酸、亚麻酸、角鲨烯等微量元素的配比和含量一一清楚标示。
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王瑞元认为,公布配方配比将有效助推调和油行业更加公开、透明,加快调和油行业重新洗牌,并有效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
促国标:破除利益藩篱 解决技术难题
事实上,导致目前食用油市场乱象的原因之一,便是食用调和油的国家标准缺失。
2004年,我国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八个食用油产品国家标准(“新国标”)就已正式施行,标准明确要求产品等级、生产工艺、原料产地等须在包装上标示。这其中,在终端销售市场比例日趋扩大的调和油国家标准却仍“缺席”.
《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早在2005年就开始了制定工作,并形成过征求意见稿及送审稿。最近一次与调和油有关的政策举措是2013年底国家卫计委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征求意见稿),提出调和油产品的标签应当注明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
中粮营养健康院专家王满意表示,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久久不能出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有效准确的检测方法,此外,一些企业的既得利益难以协调也是重要原因。
业内人士表示,中储粮、中粮等国企陆续公开调和油配方配比,是行业的一大进步,彰显了企业责任感。但是,推动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还需加快国家标准的出台,从制度上规范行业发展,杜绝乱象,让百姓消费得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