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有记者问:今年作为史上最严的伏季休渔制度,不仅实施时间长,范围扩大,而且执法力度最严,请问具体效果怎么样?有没有进行过专门的评估?
张显良对此回应,这个要用数据来说话。实际上执法效果好坏,一定要体现在最后的渔获物什么样,资源保护的怎么样,还有渔民的收入怎么样。及时、全面、系统的总结评估休渔的成效,对今后进一步科学完善休渔制度非常重要。张显良介绍,休渔结束后,我们就组织了雷竞技体育平台 等科研教学单位,对休渔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估,并深入渔区、渔民中间开展问卷调查。总的来看,新伏休制度成效是显著的。
第一,资源修复的效果明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增加、改善、提高、生息”。
一是开渔前,渔业资源数量明显增加。我们一般用渔业资源密度的大小来衡量渔业资源的好坏,8月份,科技人员进行了调查,渔业资源的总密度,比5月份休渔刚刚开始的时候,黄渤海区增加了1.9倍,东海区增加的3.5倍,南海区增加了0.7倍,东海区最好。与去年同期相比,黄渤海区增加了130%,东海区增加了30%,南海区增加了24%,
二是渔业生物群落和主要经济鱼类主要有所改善。今年三大海区的小黄鱼、带鱼等传统经济鱼类资源密度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加,尤其是东海区传统经济鱼类资源密度占总资源密度超过了80%,市场上带鱼的价格下来了,品质提高了。
三是幼鱼补充能力明显提高,由于伏休时间提前以及执法严管,今年的幼渔捕捞量剧减,导致鱼粉进口量猛增50万吨。过去捕捞的幼鱼包括小杂鱼绝大多数都是作为饵料,其中大多数被用来做鱼粉。我们也算了一下,进口增加的50多万吨的鱼粉,折合成幼鱼,相当于减少国内幼鱼捕捞量225万吨,这个量比较明显,今年鱼粉进口量大、价格贵,并且和我们严管资源幼鱼捕捞减少有直接的关系。东海小黄鱼幼鱼补充群体的数量是2016年的77.7倍。
四是休渔期间渔场休渔环境得到了休养生息,底拖网等破坏性强的作业方式生产时间减少,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特别是夏季产卵的鱼类种群延续。
第二,增收节支,效果明显。我们也算了一笔账,主要体现为一增一减。
一是渔业收益增加效果明显,由于渔获物中高质鱼类占比增加,使得2017年开捕首月各海区大多数作业类型的渔业产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据评估,2017年开捕首月的渔业总产值为131.3亿元,同比2016年增长了24.8%。渔业增收的效果十分明显。
二是渔业成本支出减少明显。2017年休渔开始时间前移并延长一个月,客观上减少了能源的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我们拿一艘300千瓦的拖网渔船算了一下,新增一个月的休渔时间大致可节省燃油5吨,也就是这个月他没有出海,就节油了,人力成本3.6万元,据此测算,全国共节油约20万吨,价值约10亿元,节省渔力成本20亿元,是成本的减少。
张显良指出,渔民怎么评价,这是非常重要的。作为直接利益相关者,渔民对伏休制度的评价非常重要,在去年年底制度调整前征求意见时,渔民普遍担心延长休渔的时间会影响收入,很多渔民都给我们来信,反对延长休渔期。从开捕后的问卷调查结果看,渔民对今年伏休的评价是积极的,对新伏休制度的支持率达到84%,认为今年伏休执行情况好于往年的接近80%。渔民是直接利益者,收获的多少、收获的好坏最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