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上午,镇江市食药监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介绍今年以来镇江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监督抽检情况、食品药品涉刑案件工作情况以及全市食药安全信息化监管建设情况。据了解,今年镇江食药安全市场秩序稳定,总体良好。
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达99.4%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11月15日,市食药监局本级完成食品监督抽检共1173批次。检测品种包括粮食加工品、食用油、调味品、糖果制品、豆制品、食用农产品、乳制品等日常食品。抽样地点包括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大中小型超市、饭店和学校食堂、本市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食品检测结果中,合格1166批次,不合格7批次,合格率达99.4%。不合格产品分别为:4批次肉制品存在亚硝酸盐超标等问题,2批次食用农产品存在农兽药残留问题,1批次淀粉存在霉菌超标问题,不合格产品均已交由辖市区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处置。
与此同时,镇江完成国家药品监督抽验60批次,其中1批次不合格。共完成省级药品监督抽验1200批次,涉及化学药、中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保健药品,已出具药品检验报告1178批次,其中6批次不合格。
在医疗器械的抽检中,镇江共完成省医疗器械国家监督抽验41批次,已出报告14批次,其中1批次不合格;省医疗器械省级监督抽验15批次,已出报告3批次,其中1批次不合格。
截至本月15日 食品药品涉刑立案60起
今年以来,市食药监局与市公安局在全市联合开展了包子加工点非法使用含铝泡打粉、非法添加罂粟壳、非药品添加药品、性保健品、美容针等专项监督检查,全力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
市食药监局工作人员介绍,在专项监督检查中,共检验73批次,其中60批次为阳性。截至本月15日,全市已立案6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7名。
镇江有一家包子铺,自2007年营业以来,为了提高包子销量、制造出口感更好的包子,这家包子店的经营者在包子加工过程中添加了含铝“泡打粉”。此前,执法人员曾向店主发放《关于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告知书》,要求整改。然而该店经营者仍继续使用含铝“泡打粉”,因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执法人员在复查后,该店经营者被依法取保候审。
值得一提的是,市食药监局今年还配合镇江公安局京口分局侦办了“田某某等人销售假药案”和“郑某某等人销售假药案”,公安部挂牌督办。这两起案件是镇江查破的首起“美容针”案件。在此期间,警方辗转上海、浙江、辽宁、福建、江西、安徽、四川等省市,先后抓获涉嫌销售假药的田某某、郑某某等22名犯罪嫌疑人,缴获肉毒素、玻尿酸等各类假药40余种2700余盒,涉案价值人民币400多万元。
数据更透明 智慧化监管不断推进
食药安全与市民生活健康息息相关。为积极顺应“互联网+”发展潮流,市食药监局通过“一个中心,两大平台,三级网络”的模式,探索食药安全智能化监管的创新之路。
目前,镇江食安监管做到了数据可视化。市食药监的智慧云监管综合平台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数据标准为基础,涵盖企业档案、监督检查、稽查执法、双随机监管等七大模块,收录全市各类食药企业数据49732条,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食品药品企业档案数据库。
全市近400家公办中小学及幼儿园,150家大中型餐饮单位,近40家药品器械生产流通企业都接入了此平台,通过设置在饭店、学校食堂、生产企业里的视频监控点,检查人员可以每天随机抽查、视频留存,实现食品安全问题可预防、可追溯。在药械监管方面,该平台面向全市1220家市区药店、17家药品生产企业,可一键快速查询,实现药品监管从经、销、存等环节的全过程跟踪。而执法人员在执法时可依托手机执法软件,参照标准化检查表进行实地检查。执法过程中的视频、音频的全程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