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桂兰 北京报道
美国的地图被大片的橙色标注,从地图来看,美国的南部、西部基本都被覆盖,已经超出其二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这是美国最新的旱情示意图,干热的天气和稀少的降雨使得玉米和大豆受灾严重。
其中美国最大的玉米和大豆主产州艾奥瓦州已被列为异常干躁状态,预估产量的下降和逐周作物优良率的下降都推升了CBOT玉米和大豆价格的上涨。国际玉米价格已从510美分/蒲式耳上涨至阶段高点800美分/蒲式耳,大豆价格也出现阶段高点1691。
好消息出现在本周一,少量的降雨虽无法缓解旱情,但对没有干死的作物非常有好处。于是周一的期货市场也出现了相应的小幅回调。
这次干旱看上去比较严重,美国各大媒体的头条也多关注谷物价格,但我们又不得不怀疑这其中夹杂着炒作因素。因为这样的事情并非第一次发生。毕竟美国借力打力般的炒作玉米大豆价格是有利可图的,至少作为粮食出口国可以享受到出口价提高的回报。而期货市场的投机资金也可借助干旱消息,踏准炒作的节奏而获得丰厚的收获。
降雨致期货价格回调
美国雷竞技ap官网入口 部最近宣布,美国26个州和1000多个县遭受不同程度干旱。尤其是在过去一周,受灾最严重的中西部的干旱情况升级为25年以来之最。美国气象专家收集的干旱监测记录显示,截至7月10日,中西部9个州近2/3的地区饱受干旱困扰。而且,1/3灾区处于严重至罕见干旱状态。
由于目前大豆和玉米恰好处于对水需求量最高的生长期,而此次受灾的许多地区又是大豆和玉米主产区。因此今年美国这两种作物的产量可能会大幅减少。美国雷竞技ap官网入口 部和很多私人预测机构于12日下调了对农作物产量的预估,导致谷物价格接近历史最高位。旱情加上投机资金的渲染,期货价格在本月的上涨几乎覆盖了今年以来的全部涨幅。
一直飙涨的玉米大豆价格终于在本周一出现了回调,原因自然是少量的降雨。周一午间天气预报显示,本周美国中西部的北部地区将出现少量降水过程,且在更长期的天气预报中,出现有利于作物生长的天气的概率增加。
华证期货对此给出了如下分析:天气出现少量降雨,天气干热的炒作情况有所缓解,美玉米出现止涨回调的迹象,短期来看,或将向下方740附近寻求支撑,但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的天气炒作仍未结束,干热的天气已经使得美玉米的单产数据有较大幅度的下调,整体来看,短期回调,长期走势仍偏强。
截至目前,美国各主要农作物产区的干旱情况仍在继续恶化,USDA每周公布的大豆和玉米的优良率数据环比还在不断下滑:7月17日公布的最新周度数据显示,本周大豆优良率为35%,上周为40%,去年同期为64%;玉米优良率为31%,上周为40%,去年同期为66%;USDA7月份对于亩产率的预测也较6月份大幅下降,将玉米和大豆的亩产率分别环比下调了12%和8%。
看来投机资金对干旱的热度不会随着不能缓解旱情的降雨结束,最多算是赛间暂停。
投机基金炒作干旱
美国的旱情是事实,但美国金融机构的炒作也往往伴随其中。毕竟炒作干旱对于美国雷竞技ap官网入口 部来说,是减少干旱损失的一个办法:将因干旱而减产的粮食卖到较高的价格对于美国这个粮食出口国来说,是自然灾害下最好的人为选择。
美国人对粮食期货价格的干预由来已久,每年在南美大豆收获销售季,美国总是配合性地出些库存数据和报告分析,企图在那个阶段拉低大豆价格,加快南美大豆的销售,以免在美国大豆销售季造成价格冲击;而到了美国大豆销售季,数据方向逐渐掉头,转向有利于做多大豆,提供美豆的销售价格。
对粮食价格的炒作还有投机资金的需求,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很多资金从其他领域转入农产品领域。以投机著名的资金,自然不会放过这个以事实为基础的炒作。
专栏作家吴迪去年年底在香港信报撰文分析粮食危机:“粮食价格问题不仅是由于供求失衡恶化造成的,还由于世界粮食市场上存在着严重的投机资本流动性过剩。美国次贷危机以来,有很多资本从房市和股市逃离,涌入了粮食期货市场。粮食投机主要由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巴克莱银行设立的指数基金操纵。2008年指数基金控制了48.2%的大麦产量、30.8%的大豆产量和19.1%的小麦产量。2007至2008年,粮食价格狂涨,引发了一场非常严重的全球性饥荒,许多粮食大国如越南等为了自保而禁止出口粮食。虽然不能把粮食危机的责任完全归咎于指数基金,但是投机对供求失衡来说还是起到了放大器的作用。”
国内豆类价格将受影响
美国大旱最令国内担心的莫过于由国际粮价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海通证券在其研究报告中表示,大豆和玉米的优良率仍然在下滑,均跌至40%以下,由于美国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均约占全球的35%,因此如果干旱持续严重,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恐怕就不完全只是“短期”炒作了。
在国际粮价可能长期看涨的情况下,国内受到的影响程度就要看我们对进口粮食的依存程度了。光大证券给出了自己的分析,根据净进口占国内消费量的比例这个指标分析,国内大米、小麦和玉米这三种主要口粮的进口依存度非常低,其中最高的玉米也不足5%。在这种背景下,国际粮价的上升对国内食品价格的传导十分有限。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大豆的进口依存度非常的高,2011年净进口占国内消费的比例高达80%以上,2010年也有将近80%。因此国际大豆价格的上涨将对国内大豆及其产品链造成直接影响,包括食用油和以豆粕为饲料的猪肉价格。
自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逐渐转为大豆进口依赖以来,美国大豆的价格和中国需求也确实发生过很多关联。2001至2004年,因为炒作中国需求,美国大豆从415炒到1064美分/蒲式耳,同期中国大豆也跟涨。导致东北豆农大量扩种,国内压榨能力也大幅增加。然后从2004年4月,国内外大豆价格暴跌,短短7个月时间,美国大豆从1064跌到500美分/蒲式耳,拦腰跌去一半还多。国内的大豆价格也一样暴跌,很多豆农巨亏。
上个月美豆不断攀升的价格导致国内进口量的降低,甚至出现了一定量的“洗船”,就是宁愿违约罚款,也不愿收货。美国可能在精明地炒作价格,中国似乎也不太傻地降低了进口量。目前国内豆强油弱,难免出现少量洗船。
根据上海大陆期货的分析,根据商务部7月份数据,6月大豆实际到港665.49万吨,但海关数据表明6月实际进口仅为562万吨,说明近期中国进口商大豆洗船确实属实。而商务部的数据也验证了中国进口大豆数量将下降的预期,5月份到6月份中国进口大豆实际装船数量仅为387万吨和273万吨,7月份预报装船为534万吨,远低于历史同期和上半年月度平均数量。按照40—60天的船期,中国三季度进口大豆数量将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