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江西 鸭蛋变“金蛋”带村民致富

2017-09-28 中国江西网 1122 0
核心提示:  雪白光亮的鸭蛋在泥盆里一滚,裹上一层黄泥后,再整齐摆放进大石缸,摆满一层后,撒上草木灰。在瑞金市壬田镇凤岗村廖秀英家
  雪白光亮的鸭蛋在泥盆里一滚,裹上一层黄泥后,再整齐摆放进大石缸,摆满一层后,撒上草木灰。在瑞金市壬田镇凤岗村廖秀英家的小院子里,谢东娇每天要给上千个鸭蛋“穿衣”,“有时候更多,旺季的时候一天要弄差不多3000个。”
  提起廖秀英,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是谁,但是只要说起“廖奶奶咸鸭蛋”,不少人就会恍然大悟。凭着“廖奶奶咸鸭蛋”品牌,廖秀英带领不少村民脱贫致富,2016年还因此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2017年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
  制作腌制咸鸭蛋有秘方
  在廖奶奶家的院子里,一颗葱葱郁郁、有些年头的桂花树。树下是一口井,两名妇女正用井水认真刷洗着鸭蛋。
  “一个缸能装480个到500个鸭蛋。”另一边,廖奶奶的儿媳谢东娇将洗好的鸭蛋裹上黄泥,放进缸里腌制。本以为只是普通的黄泥,但是凑近看时,却扑鼻而来一阵醇香。“这不是简单的泥巴,加入了盐和酒等其他材料,所以会有香味。”谢东娇看记者一脸疑惑,笑着解释,手上却已经又将几个“黄”鸭蛋沿着内缸沿摆放好,一层放满后,她便抓一把草木灰,均匀地撒在上面,“黄”鸭蛋又变成了“黑”色。
  谢东娇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她一天腌制两到三缸鸭蛋。随着国庆、中秋双节将近,量会更大。在院子里,有一间专门放置腌制缸的储藏室,里面摆放着四五十个已经密封的腌制缸,室内还有一台空调,保证着室内恒温。
  故事从补贴家用到出名
  虽然今年已经86岁高龄,但是廖奶奶身体依然硬朗。
  “以前打仗,我被参军的父母从广东送到江西瑞金来避难,父母牺牲后,我也就在瑞金扎下根来,成为抗日烈士的后代。”廖奶奶用方言告诉记者,“因为家庭生活困难,我就腌制些咸鸭蛋,卖给四邻八乡以补贴家用。”
  由于腌制用料、过程都极其用心,廖奶奶咸鸭蛋味道也更为鲜香,在当地小有名气。廖奶奶从16岁开始,就自己腌制、售卖咸鸭蛋,“那时还要步行到3公里外的镇上去卖。”但是现在廖奶奶已经不用自己去腌制或者售卖了,更多时候,她坐在院子里看着大家忙碌。
  “现在是年轻人去做了,都不用出去卖,在网上就能卖出去,而且是卖到全国各地。”廖奶奶笑着说。据了解,目前,“廖奶奶咸鸭蛋”合作社由廖奶奶的二儿子张运来在负责打理,负责网上销售咸鸭蛋的,则是廖奶奶的孙媳。
  说起“廖奶奶咸鸭蛋”合作社,那又是另外一段故事了。
  模式“电商+合作社+贫困户”
  2015年,瑞金市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战略,当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廖奶奶咸鸭蛋”被选中,进行了重点打造。不仅仅帮助“廖奶奶咸鸭蛋”开通邮政“邮乐购”站点、注册“廖奶奶”商标,并在资金贷款、技术指导、宣传营销、设施配套和品牌打造等方面给予一系列扶持,逐步实现了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同年4月,“廖奶奶咸鸭蛋”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按照“前店后厂”的农村电商发展思路,构建了“电商+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
  而合作社则吸引一批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免费为他们发放鸭苗,并定期组织技术人员提供蛋鸭繁育、饲料配送、检验防疫、技术培训等全方位的上门服务。
  “一开始的时候合作社只有10个‘股东’。”张运来介绍,合作社自身构建“统一品牌、统一品种、统一方法、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六统一”合作经营模式,“鸭子都统一要求喂养玉米,产蛋后由我们定价回收,合作社盈利后还会给他们分红。”
  壮大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廖奶奶咸鸭蛋”在线上开售后一路走红,成为全国知名的绿色品牌,日均销售量由原来的100枚增长到如今的1400多枚,单枚售价也由2元增长到4元。
  如今,合作社成员已经增加至32户,在“廖奶奶咸鸭蛋”品牌的带动下,他们逐步在摆脱贫困。
  张运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户饲养200只鸭苗,大概160只存活产蛋,每只年产蛋300枚,利润0.4元一枚,年收入就有19200元;此外,有时候我们还聘请他们到合作社清洗鸭蛋和打包,每月能增收800~2000元;还有年终分红,合作社将年利润的8%~10%分给他们。”2016年,合作社每户分红3000余元,此外,老鸭还可以售卖,每只可卖近百元,每年可再增收至少2000元。
  目前,合作社还开发了“廖奶奶豆豉”等土特产品,并且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贫困群众通过蛋鸭产业脱贫致富。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