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奶牛规模养殖成为主流、乳品企业加快建设一体化的生产模式、生鲜乳的主要质量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奶业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生产能力总体保持稳定,中国奶业正以全新的面貌整装待发—
“中国奶业,从跌至低谷到浴火重生,牵动了千千万万消费者的心,重建消费信心的路道阻且长,虽难亦往。”雷竞技ap官网入口 部副部长于康震在近日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奶业大会暨2017中国奶业展览会上说。
奶业取得长足进步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奶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生产能力总体保持稳定,2016年,奶类和乳制品产量分别达到3712万吨和2993万吨,乳品市场供应充足。于康震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奶牛单产和大型养殖场产能的提高。目前,奶牛平均单产达到6.4吨,比上年提高0.4吨,规模养殖比例从2008年不足20%增至53%,奶站从2.3万个减至6130个,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627家,婴儿配方奶粉企业103家。
“国家对奶业实行的是史上最严格,甚至是最严苛的全产业链的监管制度。”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说,国家食药监总局每年用于监测的经费达4亿元,用于食品的占2亿元,其中用于奶业的就有1亿元。从产值看,乳品占食品的2.9%,但监测费用占到50%。
监测结果令人欣慰,去年违禁添加物检测合格率100%,生鲜乳检测合格率99.8%,乳制品检测合格率99.5%,婴幼儿配方奶粉合格率98.7%,生鲜乳质量已步入国际先进水平,完全具备生产一流优质乳制品的基础和条件。
此外,领军企业表现突出,伊利、蒙牛同时入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100强,伊利更是荣登榜首。现代牧业纯牛奶四次蝉联、飞鹤婴幼儿配方奶粉三次蝉联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旗帜婴幼儿配方奶粉荣获特别金奖,君乐宝奶粉成功登陆香港销售。“这不只是企业的荣誉,更代表着中国的乳品品质得到了世界的认可。”高鸿宾说。
发展潜力不可小觑
“奶业面临的问题不容回避。”于康震说,2015年以来,每年上半年都曾发生“卖奶难”的问题。据调查,近期奶业主产省生鲜乳限收量约占总产量的10%,奶牛养殖亏损面超过50%。
收购价格低,卖奶难,乳制品消费增速放慢等,奶业发展困难不少。高鸿宾认为,这既与宏观经济大环境和国际乳制品价格周期性波动有关,也与乳制品本身的消费结构有关。“奶类消费发达国家是吃奶,即消费大量的干乳制品,但我国主要是喝奶,即消费大量的液态奶。美国年人均奶酪消费16公斤,欧盟18.3公斤,折合生鲜乳160公斤和183公斤。我国年人均消费量是0.1公斤,折合生鲜乳也就1公斤。”高鸿宾说。
国产奶消费信心还处在修复阶段,消费者盲目跟风、“唯洋品牌是瞻”的心理依然常见,代购、“海淘”没有质量监管却备受追捧。“客观地说,这些年国外奶制品进口在大幅度增加,2008年进口不到40万吨,之后逐年递增,去年已经达到217万吨,这确实给中国奶牛养殖带来了很大影响。”高鸿宾说。
“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自身竞争力不强。”于康震说,饲料和人工等要素成本上升快,技术和管理节本增效能力提升慢,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一体化程度仍然不高,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奶业的各个环节都还有待转型升级。
尽管奶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高鸿宾认为,中国奶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目前我国人均奶消费量只有36.2公斤,是亚洲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发达国家的十五分之一,甚至比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消费水平低约40公斤,增长空间较大。”伴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趋缩小,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的乳品消费能力大幅上升,乳品市场蕴含着新的消费增长机会。
新机遇中开创新格局
“近年来液态奶整体增长缓慢,但低温乳制品一枝独秀,增幅明显,其中低温奶每年始终保持着24.3%的增幅。”新希望乳业董事长席刚说,相较于采用高温灭菌工艺的常温奶而言,以巴氏杀菌奶为代表的低温奶采用鲜奶为原料,全程冷链贮销,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营养含量和口感,是世界各国液态奶产品的主流。
西风东渐,国人的消费习惯也在慢慢发生变化。“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低温奶,需求结构升级成为国内乳品市场新的增长动力,这是未来乳企需要抓住的新机遇。”席刚说。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经营低温奶产品的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400家,除了新希望、卫岗、天友、长富等一大批以生产巴氏奶为主的区域性企业外,伊利、蒙牛等大型企业也设立了自己的低温事业部,进军低温市场。
奶业产业链长,除乳品加工和销售外,饲草料种植、奶牛养殖等环节也要把好质量关。于康震说,提振中国奶业,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质安全为核心,“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改革创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很多企业已探索出打开优质之门的模式,如飞鹤乳业最早实施了全产业链生产婴幼儿奶粉。飞鹤乳业副总裁卢光说,公司生产优质奶粉的奥秘就在于“种养加一体化”和“从挤奶到加工2小时完成”的生产模式。目前,飞鹤在全国建成8个万头专属牧场,奶牛总存栏量达到6万余头,泌乳牛存栏量达3万余头。
更多奶企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蒙牛、伊利、光明、新希望等乳品企业以投资新建、收购和控股形式在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等国建立了奶源基地或加工厂,乳品企业国际能力和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明显提升。高鸿宾说,这无疑能进一步帮助消费者认知国内奶企现状,提振奶制品消费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