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国产乳品质量不差 低温奶相对少

2017-08-21 经济日报 8029 0
核心提示:健康中国,奶业先行。今年初发布的“十三五”全国奶业发展规划指出,奶业是现代雷竞技ap官网入口 和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增强国民体质、增加农牧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中国,奶业先行。今年初发布的“十三五”全国奶业发展规划指出,奶业是现代雷竞技ap官网入口 和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增强国民体质、增加农牧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了十余年的推广,喝奶已经融入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牛奶、酸奶等乳制品消费量正逐年增长。如今,我国乳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满足高品质消费,解决了“喝奶”问题之后,还要解决“喝好奶”的问题。
国产牛奶质量不差
牛奶是一种营养成分丰富、组成比例适宜、易消化吸收、营养价值高的天然食品,可以为人们提供优质蛋白质、钙和多种营养素,且营养素组成比例适合消化吸收,对人体补钙尤其明显。
走进超市,牛奶、酸奶等产品堆满货架,并伴有各种促销活动。正在选购牛奶的李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喜欢健身,每天都会喝牛奶补充蛋白质,更愿意买德国或新西兰的牛奶,价格跟国产的差不多,有些甚至更便宜。“外国人身体那么强壮,他们的牛奶肯定营养更丰富。”李先生说。
近年来,进口牛奶纷纷进入国内市场,不论电商平台还是线下渠道,进口牛奶已占据很大市场份额。粗略统计,目前中国市场进口牛奶品牌约有近百种,来自近30个国家,销量最好的几个品牌来自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受早年食品安全问题影响,不少人担心国产奶制品的安全,更倾向于购买进口产品。但是,进口牛奶真的比国产牛奶好吗?
7月19日,中国奶业协会和雷竞技ap官网入口 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发布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7)》显示,我国乳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高,乳品企业竞争力稳步提升,乳品质量持续提升,2016年生鲜乳抽检合格率99.8%,乳制品抽检合格率99.5%,在食品中保持领先。
在今年6月份召开的第八届中国奶业大会上,中国奶业协会乳制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优质乳工程专家顾佳升表示,国产奶不比进口奶差,甚至很多指标已经超过进口奶,“目前国产牛奶已经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质量非常棒”。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景海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目前中国不仅拥有世界最先进的乳制品生产设备,而且还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检测仪器。同时,中国牧场已基本完成由松散型养殖向规范化、规模化养殖的转型,从源头保证了奶品的质量。“中国的养殖标准和奶源标准,与国外同行对比已经没有差距,甚至我国的标准化在局部还高于国外同行。”王景海说。
多项调查证实,国产牛奶质量和进口牛奶没有差别,而且从营养成分保存上看,国产牛奶甚至优于进口牛奶。能够保留食物原本的新鲜和营养才是好的产品,国外进口的常温奶营养价值远远比不上国内生产的低温奶。
常温奶和低温奶是市场上两种主要的牛奶种类,不同的保存方法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灭菌工艺——超高温瞬间灭菌技术(UHT)和巴氏消毒法。UHT奶的生产工艺是在137℃至145℃下加热数秒杀菌,然后在无菌条件下灌装,不添加防腐剂,保质期延长至6个月到12个月,常温下保存即可,无须冷藏。不过,因为采用高温处理,牛奶的一些不耐热营养成分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巴氏消毒奶采用巴氏消毒法灭菌,在80℃左右经数秒钟杀菌,需全程在4℃至10℃的环境下冷藏,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牛奶中的营养成分。
优质牛奶和奶制品的指标,除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外,最重要的是生物活性物质,这才是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关键。绝大部分进口牛奶都是超高温灭菌奶,且具有超长保质期,长达9个月到1年,国内常温奶保质期多为6个月。中国乳业高级分析师宋亮告诉记者,牛奶作为动物饮料,通常在5个月到半年就会出现分层现象,蛋白质开始析出,油和水开始分离,牛奶的香气、风味、甜度、口感、颜色都开始下降。真正牛奶中最具有功能性的是200多种氨基酸、活性蛋白,随着保质期延长逐渐消失。“保质期达到一年的牛奶无论是蛋白质、钙都很难被吸收,活性氨基酸也都流失了,也就失去了喝牛奶的意义。”宋亮说。
奶制品要喝更要吃
奶制品种类丰富,除了液体牛奶,酸奶和奶酪也是重要的牛奶种类。酸奶不仅保留了牛奶的所有优点,而且某些方面经过加工还能扬长避短,更有益于营养保健。奶酪是一种发酵的牛奶制品,浓度更高,近似固体食物,营养价值也更大。每公斤奶酪制品大约由10公斤牛奶浓缩而成,营养密度远高于牛奶,味道也更加香醇浓厚。
美食当前,消费情况却并不乐观。日前一项针对中国人喝奶习惯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均乳品消费水平低,近八成国人奶制品摄入量极低,食用量不达标。1988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第一次提出“300克牛奶计划”,即我国居民每人每天饮奶300克或相当量的乳制品,相当于一年110公斤,但实际消费量远远达不到。中国奶业协会发布的 《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6)》显示,2015年中国人均年消费乳品36公斤,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宋亮告诉记者,欧美的乳品消费量约为每年200公斤到300公斤,但是单就喝奶的量,欧美人与中国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相差并不多。“我们一年大概喝五六十公斤,他们一年大概也就是七八十公斤。数量上的差别主要是‘吃’的奶制品,也就是奶酪,这是由饮食习惯决定的。”宋亮说。
目前,国人对乳制品的消费主要以喝为主,对于乳品的消费还没有从“喝”转变到“吃”上来。调查显示,超过七成中国人日常选择牛奶和酸奶为主,种类较为单一。
现如今,城市里开起了大大小小的咖啡厅、蛋糕店和面包房,有不少店面都在售卖奶酪制品,极大地带动了奶酪黄油等相关产品的消费,成为提高奶制品消费的特殊渠道。宋亮表示,目前奶酪产品国内供应较少,大部分依靠进口。对此,应调整奶业供应结构,大力推进多元化奶制品的生产。

品类改造才是真创新
在超市的奶制品货区,各种品牌和种类的奶制品让人眼花缭乱,仅酸奶就有丹麦式酸奶、日式酸奶、希腊式酸奶、冰岛式酸奶、保加利亚式酸奶、炭烧酸奶、有机浓缩酸奶、蒙古熟酸奶、青海老酸奶……每一种都包装精美、“功效”显著,令人颇难选择。“现在的奶制品品种越来越多,口感也千差万别,有偏甜有偏酸,有的凝固有的水稀。”爱喝酸奶的都市白领洪女士说,每次来超市如果发现有新品种都会买来尝尝,但最喜欢喝的还是固定的几个牌子。
宋亮表示,市场上的奶制品品种和风味增多,这是消费升级的表现,但这种升级并没有建立在严格的产品研发和品类改造上,整体技术含量不高。目前,很多大乳企推出的产品营养口感等方面越来越好,但是从整个市场来看,很多企业生产都是照猫画虎,“山寨”产品充斥市场,这样的升级显然是不太合理的。
“奶制品品质的提升需要沉淀。我们希望国家对相关产品设立更严格的标准,企业研发也需通过市场来表现出它的价值。通过好的研发转化成好产品、表现出好品质并得到消费者认可,才能形成乳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宋亮说。
宋亮表示,优化产品结构和供应链也是中国乳业发展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生产的常温奶比较多,低温奶相对少,但消费者大多偏好购买低温奶产品。因此,应尽力满足广大消费者对于高品质低温产品的需求,扩大低温产品及高附加值固态乳的生产。
专家表示,乳品可研发和创新的方向还有很多,比如针对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研制多样化产品,把产品“做细”。例如,健康成人、儿童、中老年人对应的产品各有不同,患有高血脂、肥胖等疾病的人也需要特殊产品。
还有一部分人群存在“不能喝”的问题。《全国乳糖不耐受大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大约有3.1亿人为乳糖不耐受,近3.5亿人为疑似乳糖不耐受患者。也就是说,在我国10个人中大约有一半人喝牛奶后会有不适反应。“乳糖不耐受患者的消化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消化牛奶中的乳糖。目前,市场上有不少加入乳糖酶的低乳糖牛奶,这种牛奶的乳糖大部分已经被分解,可减少不耐受问题。”宋亮说。
可以预见,随着国产乳品质量的不断提升和品类的逐渐细化,我国奶业将持续转型升级,强壮民族体质。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