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透视茶业“稀土限量令”取消之变

2017-05-14 《瞭望》新闻周刊 1465 0
核心提示:  稀土,属于国家战略物资,工业维生素、高精尖行业的必需品。但对茶业界而言,因为26年前颁布的一个不甚合理的标准,使稀土成
  稀土,属于国家战略物资,“工业维生素”、高精尖行业的必需品。但对茶业界而言,因为26年前颁布的一个不甚合理的标准,使稀土成了一个令专家学者争议不断、地方政府左右为难、茶企茶农苦不堪言、消费者既“痛恨”又困惑的现实存在。据业界估计,新世纪以来,我国茶业因此每年受损超过20亿元。
  4月14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官方网站发布了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最终认定食物中的稀土对人体无害,并取消了“稀土限量令”。那么,“无害”的稀土当初怎么成了国家标准?对茶产业造成了哪些影响?取消是否会影响消费者权益?《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就此深入茶叶主产区展开调查。
  “稀土限量令”伤茶深
  1991年,原卫生部出台《植物性食品中稀土限量卫生标准》,其中规定每公斤茶叶的稀土氧化物含量不得超过2毫克。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旨在“防患于未然”的标准,会引发一场长达26年、波及政企学三界的论战。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发现,事情缘由要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当时,研究发现稀土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且还可以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和提高作物的抗病害能力。“农用稀土化合物的应用研究”也被列为国家“六五”科技攻关计划的重点项目。到了“七五”期间,我国施用稀土的示范面积已达9250万亩。
  1988年,稀土农用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但一些专家学者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食物中的稀土对人体到底是否有害?而这个问题,在当时没有太多的参考答案。因为稀土农用,中国是世界首个,也是至今唯一一个。
  事实上,就在“稀土限量令”公布的3个月前,我国稀土专家郭伯生公开表示,毒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农用稀土产品的毒性与铁相当,属于低毒物质。合理施用稀土对环境无污染,对人畜无害,可以推广应用。
  但1995年起,同样是稀土专家的南京雷竞技ap官网入口 大学理学院教授陈祖义先后发表文章10余篇,提出雷竞技ap官网入口 应用稀土对生态环境、人群健康、食品安全性具有潜在危害性,并反对将稀土用于雷竞技ap官网入口 。
  郭陈两位专家间的观点冲突,谁也没有拿出服众的结论。但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开始发现,受“稀土限量令”约束的粮食、蔬菜、水果和茶叶等农副产品中,茶叶“最受伤”。
  采访中,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副院长杨秀芳表示,对茶叶中稀土的限量标准是每公斤2毫克,与稻谷、玉米、小麦等粮食的水平一样。但茶叶通常被人们用来冲泡饮用,稀土较难溶于水,冲泡的茶汤中只有不到1/4的稀土氧化物会浸出,对人体的安全风险很小,这与粮食直接吃到肚子里是完全不同的。
  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规定,任何污染物的贡献率不到ADI(每天允许摄入量)的5%,就不需要制定限量标准。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雷竞技ap官网入口 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的测算,通过饮茶而摄入的稀土量,即使按最极端的数字计算,也只有ADI值的2.55%,所以通过饮茶而摄入人体的稀土量对人体是安全的。
  无可奈何的“三不原则”
  虽然争论始终没有一个结果,但“稀土限量令”毕竟已经出台,并且始终未变。因此,26年来,我国茶业只能竭尽所能地去适应标准。
  在我国茶产量最大的县(市、区)——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安溪县在2010年就拨款“摸家底”,对县域内的土壤、化肥、茶叶产品做了彻底调查统计。随后,安溪县一方面对土壤稀土含量高的茶园逐步实施退茶还林,对新改造的茶园严格控制土壤稀土指标。另一方面,加强对肥料的把关,稀土含量高的肥料一律禁止销售和使用,不准进入安溪市场,20多种肥料在安溪先后下架。
  结果不尽如人意。从两年后的检测结果看,安溪县稀土问题虽然有了明显改观,但是仍然有近半数的茶叶难以达标。不仅如此,安溪县先后建立了20多个有机茶园,不用任何农药化肥,杜绝了一切外界稀土来源,也同样未能完全合格。这意味着,在原标准体系下,许多天然茶树都是不合格的。
  采访中,陈宗懋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当初制定标准时,没有掌握茶叶中的稀土含量的本底值,2毫克/公斤的标准也没有充足的调查基础。从目前已掌握的数据可以看出,2毫克/公斤应是茶树的正常含量水平。
  根据有关测定资料,按照原有标准,我国红茶、绿茶的稀土超标率约为10%~20%,乌龙茶的超标率约为60%~70%,黑茶、普洱茶的超标率约为80%~90%。陈宗懋认为,这些数字恰恰表明了原有标准的不合理性。“如果按原标准执行,这么多茶叶都要被销毁,中国的茶产业就将处于崩溃的地步。”
  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协会、媒体、专家学者都在通过各种渠道向上反映问题,呼吁取消或修改标准。但修订标准终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业界越来越多的呼声下,有关部门只好执行折中的“三不原则”:不把稀土作为茶叶质量监管的重点;不处罚茶叶稀土超标不严重的企业;不曝光稀土超标不严重的茶叶产品。
  “一听超标就心惊肉跳”
  稀土标准公布的最初10多年里,争论主要集中在学术界。但随着标准和检测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升级,茶叶稀土问题也逐步走进公众视野。2012年,新检测办法由“推荐性国家标准”升格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使得茶产业雪上加霜。雷竞技ap官网入口 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刘新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这将造成茶叶中稀土总量的检出值比原来更高。”
  2011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依法公布了从7个省市抽取的58批次乌龙茶产品的抽查结果,其中有17批次产品的稀土总量超标,包括“立顿”在内的许多知名品牌都上了“黑榜”。“稀土门”成为茶产业的里程碑,茶叶稀土超标案件从此进入集中爆发期,消费者和产业界均谈“土”色变。
  采访中,本刊记者了解到,2013年5月,安溪县湖坵村茶农林庆生第一次因“稀土超标”被退回了100多斤茶叶,直接损失4000多元。林庆生说,更糟糕的是,此后经销商常常以他的茶叶“稀土超标”为由不断压价,价格也从每公斤130元直接被“腰斩”至60元。他说:“我种的都是有机茶,连化肥农药都没用,更没听说过什么是稀土。结果辛苦了一整年,最后稀土超标,我和谁说理去?”
  于是,许多稀土超标的茶叶最后都是作为原料出口贱卖。200元的优质茶原料只能卖到40元。北京大学茶文化经济研究所副秘书长苏少民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我国有1100个产茶县(市、区),茶农8000多万人,涉茶人员4000万人。大多数产茶县位居山区,经济比较落后,茶叶是山区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是重要的民生产业。茶叶稀土标准束缚了茶产业发展,对茶企和茶农的影响不容忽视。
  对于小企业而言,巨额罚款已是难以承受之痛。当前,茶叶稀土超标的处罚标准参照新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罚款金额可高达货值金额的10至20倍。业内人士称,一批次由规模化企业生产的茶叶的货值往往在10万元以上。也就意味着,如果被检出稀土超标,就是罚100万元以上。
  “这几年企业遇到的风霜雪雨、辛酸苦辣,实在太多了。”茶叶专家林荣溪感慨地告诉本刊记者,自己更担心的是稀土问题若不解决,可能造成消费者信心丧失,造成的损失更加巨大。“一个人本来想喝茶,可是一想媒体报道的稀土问题,就改喝咖啡了,这个间接损失难以估算。现在茶产业每年2500亿元,按损失1%算,一年损失就超过25亿元。那么10年呢?就是250亿元啊。”
  民生决策更要科学严谨
  4月14日晚6时许,看到电脑屏幕上终于弹出“取消了稀土限量要求”几个字,福建省食药监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处处长黄传水紧绷了一天的神经终于松了下来,“杀猪,放炮!”26年的争议、努力、心酸、无奈,终于在这天划上了一个句号。
  国家卫生卫计委解释了取消的原因:“根据中国居民膳食稀土元素暴露风险评估……未发现镧、铈、钇具有明显的亚慢性毒性。……哪怕是潜在高暴露人群,如长期饮用紧压茶的成年人、稀土矿区居民,平均每日从膳食中摄入的稀土元素均未超过临时每日允许摄入量的5%,可以认为目前稀土元素的膳食暴露量不会对健康构成潜在危害。”
  “(取消标准)可以说是终于为我国的茶叶平反昭雪,为茶产业下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林荣溪说,对于茶企而言,稀土含量标准取消后,不仅每年能省下数十万元的检测费用和管理费用,而且更重要的是,不用再担心因为子虚乌有的稀土问题而蒙受损失。
  “取消是好事,但也是一种更大的压力、更大的责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魏荫名茶公司董事长魏月德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不限制”本质上也是一种信赖,那么茶农、茶企就不能辜负这份信赖。
  与此同时,对于管理者和标准制定者而言,这26年的教训值得深思。事实上,在2012年起草《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修订方案时,国家相关部门就曾认可食物中稀土无害的理论,并考虑取消“稀土限量令”,但最终还是拖到现在才解决。
  “类似‘稀土限量令’这样的标准,其他行业是否也存在,值得行政主管部门都积极审查一番。”采访最后,林荣溪表示,当初一个仓促的标准制定,造成了20多年来行业遭受损失,公共资源也被浪费,这个教训非常深刻:相关部门在做决策时,尤其是涉及民生的决策时,一定要科学严谨、慎之又慎。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