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小外孙喝奶茶,没喝完随手放在了阳台上。因为放在角落里,还剩一小半奶茶的饮料瓶子一直没人注意,直到几日前冯女士打开了瓶盖。“当时‘嘭’的一声,瓶盖朝着我脸部飞了过来,幸亏有眼镜挡了一下。”冯女士说,“爆瓶”后,原本内凹的瓶底凸了出来,圆滚滚的像个不倒翁,“以前曾听过啤酒瓶会炸,没想到不含碳酸的奶茶也会发生这种事儿。虽然事情过去了好几天,但是现在看到饮料瓶就紧张,想想就后怕。”
记者了解到,市面上在售的饮料,厂家一般会在饮料外包装上标注“请置于阴凉干燥无异味处,避免阳光直晒及高温”“开启后请及时饮用或于0℃至6℃冷藏,并于24小时内饮用完毕”等字样,但多数人认为这只是厂家对消费者防止产品本身发生变质的提醒。
消协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奶茶里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开瓶后,大量微生物进入瓶内,会利用这些物质进行发酵并产生气体。气体挤在密闭的饮料瓶内又产生压力,一拧开瓶盖,气体便会冲出来,因此很容易发生爆炸。
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购买饮料时,一定要留意产品外包装上的标识,对产品的保管、开启、食用等条件首先要了解清楚;实际饮用时,应注意安全防范;开启瓶盖时要注意安全,做到瓶口对外,不要将瓶口对着自己;若发现已膨胀、变形的饮品饮料,开启瓶盖时更要小心,以免造成人身伤害;若不能一次性饮用完,应将饮料放入冰箱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