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关注度的不断提高,食品谣言发布呈上升趋势,这些谣言具有有意编造、偷换概念、旧闻翻炒、刻意抹黑、负面传播等特点,“谣言止于智者”很难发挥作用,谣言一旦发布后,由于互联网传播速度极快,谣言不胫而走,欺骗了善良群众,扰乱了经济秩序,对社会危害非常大。
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说:“在互联网已经高度普及的今天,网上食品安全谣言扰乱社会信任,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影响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威胁。”
我国
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并对违法者规定了相应的罚则,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不完全统计,2017以来十余名发布、散播食品谣言者被公安机关进行行政拘留处罚,一名食品谣言发布者被检方批捕;201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累计发布科普知识309条,发布辟谣信息17条。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表示,要加大对食品安全谣言制造者的处罚、追责力度,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使谣言无处遁形。
笔者认为,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特别是对一些通过网络传播食品安全谣言扰乱市场秩序、从中牟利的恶劣行为严惩不贷,提高执法震慑力。另一方面提高正面宣传的力度,从国家到地方,从总局到地方监管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对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和安全信息的发布力度,第一时间控制、抵制食品安全谣言,消除公众恐慌。再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弛而不息地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推动食品安全水平的明显提升,获取公众信任,让所有食品安全谣言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