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说,水果、葡萄酒和羊肉等食品供应商与追踪系统、编码等制造商合作,以打击导致全球食品业损失数十亿美元的假货。随着科技工具越来越便宜,例如在中国智能手机的微信APP中配备防伪技术,消费者只需扫一扫,就能知道该进口食品是真是假。据报道,一些新西兰小公司例如银蕨农场和新莱特乳业利用当地科技公司的技术,例如Dunedin的Oritain公司提供的“指纹”技术可以检测食品的同位素。
报道说,打击假冒伪劣食品并不容易。阿里巴巴援引密歇根州立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表示,假冒伪劣行为在全球食品行业每年耗费400亿美元。
负责为西方公司在中国经营业务的、位于上海的咨询公司“China Skinny”的主管马克.唐纳表示,在中国频繁出现的假冒商品类型,正是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表现强势的。不过,现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正准备利用更多手段,保护他们赖以增长的产品销量。
据报道,自2007年以来,新西兰对中国的出口总额翻了两番,达120亿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575.29亿元),其中大部分是食品和饮料产品。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的农产品在2016年达100亿澳元(约合人民币516亿元),是五年前的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