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就业的彝绣产业
扶贫攻坚一直是这两年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凉山作为四川扶贫的主战场,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受到非常关注。如何用支柱产业支撑凉山脱贫也是重要的话题。凉山产业很多,独特的居家就业的彝绣产业促进了凉山家庭的增收,是凉山彝区的脱贫产业之一。
凉山州内州外彝族人民需要大量彝绣产品,火爆的凉山旅游业带动了彝绣相关产品的畅销,因此凉山彝绣有着巨大的市场商机,为此凉山州妇联培养绣娘,动员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把手工编织与凉山精准扶贫相结合,彝绣已经成为彝绣(凉山产区)妇女的致富经。
凉山彝族自治州幅员面积6.04万平方公里,辖17个县市,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有彝、汉、藏、回、蒙等14个世居民族,总人515万,其中妇女248.3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州有10万贫困妇女。
凉山妇女手工制品种类多而丰富,具有独具魅力的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是妇女主自创业、居家灵活就业的最佳途径。近年来,凉山州妇联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针对妇女群体多元化的就业需求,以推动妇女居家灵活就业为抓手,搭建城乡妇女实现家庭梦想与个人建功立业的平台。
培训绣娘上万人次
2010—2016年间,凉山州各级妇联参与和组织居家灵活就业培训已举办各类培训班84期,培训妇女10600多人(次)。目前,全州建立健全各类“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基地”78个,培养了彝绣初级绣娘6000多人,中级绣娘100多人,带动妇女从事彝绣手工艺术创业就业17970多人。
妇联组织还着力培育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推动凉山彝绣产业发展。并依托公司建立了凉山州妇女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凉山州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培训基地。其中2家公司直接或者间接带动了500余名妇女创业就业。
2016年11月州妇联还举行了全州 “巧手绣彩.创业脱贫”展览,进一步提高了彝绣水平,激发了广大绣娘的生产积极性。
脱贫的妇女产业
彝绣(凉山产区)已经形成产业。2015年,全州彝绣产品年销售总额达到5500万元。凉山去年454个村脱贫,便有众多妇女们的努力。目前凉山州还有1100个贫困村,还要用几年时间实现全部脱贫,还需要妇女们的努力。
绣娘叶布么惹扎说道:“现在我年收入达到3万多,日子越过越好了。”
州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马燕灵说:“ 我们要求各级妇联把手工编织促进妇女就业创业这项工作抓出实效,实现巧手致富脱贫。”
对于彝绣(凉山产区)的发展,凉山州各级党委、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工青妇等,齐心协力,共同发力,促进了彝绣的发展,并确立了发展目标。凉山计划到2020年,初步建成相关产业园和10个彝绣(凉山产区)产业基地,年总产值达1.39亿元。帮助20万左右困难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带动其它关联产业增加值为2.78亿元。
彝绣不仅有助于凉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而且也为彝族妇女提供了一个展现当代彝族妇女绚丽风采的平台,更成为凉山彝区致富脱贫奔小康的产业。(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