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家假酒出自同一片区
11月底,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夫子庙派出所接报,市民王先生说自己买到了一批假酒。王先生向民警反映,他在某网购平台花2400元买了箱白酒,用来年底请客。事发前,王先生开了两瓶,喝了以后觉得味道不对。他上网找售后一直得不到回应,随后把酒拿给懂行的人看,对方很明确告诉他酒有问题。
同时,警方陆续接到一两起网上买到假酒的报警,他们买酒的时候都是选择了同城卖家。这些报警所指不是同一家网店,但销售的都是某品牌的百元高档酒。王先生说,他怕买到假酒特意选本地交易。当时他当面扫出了二维码,就没有认真检查酒的包装。
通过工作追查,虽然这些店铺的发货地址没具体到门牌号,但发货地都集中在同一片区。据民警了解,这片区域全是简陋的民居,附近没有造酒厂或商店。民警深入侦查又有了新发现,这几家店主来自同一个地方,而且都是亲戚关系。
警方调取王先生线下交易时的路段监控,从中锁定了一名嫌疑人体貌特征。视频显示,一名五十多岁的男子从面包车搬出一箱酒给王先生。画面上看,后备厢里还码放着十来箱。民警追踪其行车监控,发现男子交易后并没立即折回,而是去给多家饭店送酒。
旧房藏匿多个假酒作坊
民警随即走访这些餐馆,发现男子供的货也都是假酒,和报警人的酒存在同样问题。有店主告诉民警,供货的男子姓吴。几个月前他主动找上门,说从他这儿进酒价格比外面便宜,而且量大不断货。由于才合作没多久,酒没卖出去几瓶。这些店主均表示,他们验酒时从外包装和二维码都进行了查证,才敢出手的。
警方根据监控一路追踪,面包车开进的老小区,与之前追查到的网店发货地址吻合。吴某进的是一户几十平方米的1楼住宅,在民警蹲守的几天里,经常有男有女进出,年龄从二十几岁到50多岁不等,他们出门时通常拿着一叠快递单,把成箱重物载到快递站寄出。这间房子不像是居住的,倒更像是某个办公点。这些人为何如此频繁地发快递?民警推测,这里很可能就是假酒窝点。此外,这些人还载过货回来,从纸箱外观看是某品牌低档白酒。周围居民告诉民警,这户人今年才搬来,好像一家住了不少人,但没人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
12月8日,警方决定收网,行动小分队直击窝点。民警在涉案现场,将几名正在勾兑白酒、灌装封盖的嫌疑人逮个正着。现场整齐码放着高档酒的空瓶,数量十分惊人。民警还搜查出用于勾兑的低档酒、商标、漏斗、电动气泵等工具。警方顺藤摸瓜,顺利端掉另外几处造假窝点,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
经查,这些嫌疑人都是亲戚或朋友。他们分成好几个造假团伙,有的租住在同一户,共用场地。但团伙间互不干扰,每家占用一个房间制造假酒,销售渠道也独立分开,像是一个个简陋的“家庭作坊”。
二维码并不等于“防伪码”
在派出所里,犯罪嫌疑人面对证据如实交代了犯罪事实。民警了解,此种家庭式造假产业类似于传销,先是一家“发财”后,将“经验”传授给身边的人,再层层扩散壮大队伍,形成家族脉络。
嫌疑人交代,他们买回来几块钱一瓶的劣质酒,勾兑分装后就能卖出几百元的高价。一瓶白酒的造假成本不过几十元,利润相当可观。用来充当高档酒的瓶子,基本是从废品站和酒楼回收来,经过一系列处理,伪装成全新瓶子。
而在回收中,酒瓶贴标和外盒的损毁程度较大。吴某他们就自造外包装,还搞来成套的防伪标签,从肉眼上很难辨别。为了迷惑消费者,这伙人还从真酒上复制下来一个“防伪二维码”,然后批量打印,贴在他们生产的假酒上。
警方进行试验,用手机扫假酒包装上的二维码,网页立即显示该生产商的名称,并称“您查询的产品是正品”。在采访中警方表示:“作坊式”造假其实并不精心,却能拥有较大销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害人一味相信“防伪二维码”。
警方提醒市民,在购物时一定要提高防范,警惕上当。年底白酒的市场需求增大,市民买白酒尽量通过正规商场,确保进货渠道有保障。同时,不能仅通过扫描二维码判断,要结合酒的外包装、防伪标签、口感味道辨别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