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主营以鸭为主原料的卤制品企业,绝味食品要想在2016年剩下不到半个月时间内成功过会存在一定压力,不仅是其招股书数据只披露到2015年末,监管层很可能需要其补交2016年相关经营数据,更主要的是,绝味食品自身还存在着三大羁绊需要解决:一是食品安全问题。报告期内,其旗下门店就有一百多次被查出存在各种问题;二是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存在诸多不合逻辑之处;三是公司存在员工社保缴纳不足的嫌疑。只有彻底解决了上述问题,公司才有可能过会并上市。
羁绊一:食品安全卫生问题长期存在
近年来,我国接连发生了诸如石蜡大米、甲醛啤酒、三聚氰胺超标奶粉、地沟油、苏丹红咸鸭蛋、瘦肉精猪肉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社会各界对此高度关注,政府层面也加大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和监管力度。
在招股说明书中,绝味食品明确表示,发行人以“致力于让公众最便捷地获得安全、味美、丰富的特色美食”为企业使命,力争将发行人打造成安全、一流的品牌企业,为消费者带来放心、美味、丰富的食品,致力于打造一流特色美食平台。然而说到不如做到,公司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表态却与其近年来出现的很多负面报道现实恰恰相左。
据相关媒体报道,早在2011年,广东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曾在官网上公布了鸭脖等熟食的抽样检验结果。结果显示,熟制鸭脖的抽检合格率仅为57.8%,而绝味食品的鸭脖恰恰在不合格之列。2013年,广州市工商局网站还公布了第一季度流通“环节糕点、散装熟食食品”的抽检报告,绝味食品的鸭脖依然存在微生物超标的问题,而在当年央视财经报道的卤制品的抽检全过程,参考熟肉制品卫生标准GB2726-2005大肠菌群≤150mpn/100g的标准,绝味食品的绝味鸭脖中大肠菌群竟然超标16倍。此外,2015年10月,《江西政法》的一则报道也指出,经其记者实地调查发现,“绝味鸭脖”生产基地和门店被曝光肮脏不堪,其中存在员工未戴口罩徒手操作、掉地上的鸭脖直接捡起接着加工、员工偷吃一半脆皮肠又放回继续包装、隔夜卤菜继续卖、熟食生产车间惊现强腐蚀性化工原料氢氧化钠、现场卫生环境堪忧,苍蝇蚊子漫天飞、菜碟放厕所蹲便器上冲洗、掉在地上的熟食捡起来就继续卖、卤制熟食添加不明辣油等问题。对于《江西政法》关于绝味鸭脖南昌广场东路店的有关报道,绝味食品在其官方微博发布了致歉信。在微博中,绝味鸭脖表示,通过此次事件,我们将进行全面审查、监督和管理全国鸭脖连锁体系,加强食品安全卫生工作,确保消费者放心享用绝味食品。
道歉态度虽诚恳,但最终处理结果仍不理想。报告期内,绝味食品被工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城市管理部门、公众媒体等抽查出存在销售环境不合格、细菌超标、短斤少两等问题的次数竟然高达114次,而就是在绝味食品诚恳倒歉的2015年,抽查存在问题的次数还有28次。
从结果看,在以加盟商收入为主的经营模式下,绝味食品要想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恐存在一定难度。
羁绊二:混乱的财务勾稽关系
绝味食品除了首先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其报告中披露的相关财务数据之间勾稽关系的不合理也需要解决。《红周刊》记者依据绝味食品招股书提供的数据进行估算后发现,相关数据间的逻辑混乱,勾稽关系不成立。
招股说明书披露,绝味食品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原料和辅料,其中原料为鸭脖、鸭锁骨、鸭掌、鸭肠、鸭翅等,而辅料主要有植物香辛料、通用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其中在2015年,绝味食品包括原料、辅料及其他的原材料采购合计金额为19.69亿元。
由于绝味食品的主营业务成本按业务类型分类,由休闲卤制食品销售、加盟商管理及其他构成,其中休闲卤制食品销售占主营业务成本的99%以上,而其他两类成本,则几乎不涉及到材料成本,因此在绝味食品的成本构成中,实际上涉及到原材料的就主要是休闲卤制食品。从招股书披露的相关数据看,2015年该公司休闲卤制食品消耗直接材料17.24亿元,占营业成本的比例为84.38%。以当年19.69亿元的原材料采购金额核算,则当年原材料新增金额应该在2.45亿元左右。不过,考虑到原材料在实际存货中,可能有一部分已经被加工为在产品、库存商品等形态,这意味着其变为存货后会产生部分增值,因此当年存货新增金额应该会超过2.45亿元才对,可实际情况却是绝味食品2015年期末的存货金额为3.51亿元,期初存货金额为1.99亿元,这意味着当年存货新增金额为1.52亿元,相比上文推算出的2.45亿元相差了0.93亿元。那么,导致如此巨大差额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同样,2014年绝味食品原材料采购金额为16.32亿元,而当年休闲卤制食品消耗直接材料略低于采购,金额为16.17亿元,也就是说当年原材料实际上也有1000多万元的新增,即库存金额应该有更大金额的增加。然而依据该公司披露的存货情况看,2014年期末的库存金额为1.99亿元,期初的存货金额为2.40亿元,当年存货不但没有新增,相反还出现了4000多万元的减少。这一来一去,前后相差了至少5000万元以上。
仅从前述数据的偏差和采购、消耗、存货三者之间关系看,如果绝味食品披露的存货数据是真实的话,那么其很可能存在虚减成本的嫌疑,毕竟成本少报可以让其毛利率看起来更加“丰满”,可以起到虚增利润的效果。当然,也不排除该公司存在虚减存货的可能,因为作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过高的存货也很可能会引起人们对其食品存在保质期过长的质疑。
其实无论是何种情况出现,问题都指向绝味食品的采购、消耗、存货之间的财务勾稽关系是极不合理的。
羁绊三:涉嫌少缴纳社保过千万元
绝味食品在招股书中表示,发行人及其子公司根据国家及地方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的各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参加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实施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公司表示“不存在因欠缴社会保险而受到相关主管部门处罚的情形”。然而记者依据其披露的社保金额估算后发现,绝味食品却有少缴社保的嫌疑。
依据招股说明书披露,2015年绝味食品员工总人数为3997人,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的人数为3706人,其中还有291人并未办理社会保险,对于这数百名未办理社保的员工,公司给出的解释是,7名退休返聘不需要为其缴纳,147新招聘员工尚待办理社会保险,由于办理有关手续需要一段时间,待为其缴纳;137名员工在外单位缴纳。问题在于,为什么会存在137名其他单位缴纳的员工?
除了上述人员实缴存在不足的问题外,绝味食品的社保缴纳金额也存在不足的嫌疑。招股书披露,绝味食品员工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且每个省份所规定的单位为员工支付的社会保险缴纳比例不尽相同,但总体来看,“五险”合计比例也均在30%左右。依据招股书给出的数据,绝味食品2015年为职工缴纳社保金额为3597.37万元,如果按30%的比例估算,则该公司2015年参加社保的员工人均每月缴纳社保的基数为2696元,年缴纳基数为3.24万元。记者发现,推算出来的数值与绝味食品招股书中披露的员工薪酬相差很多。2015年,绝味食品职工平均薪酬为6.35万元,由于职工薪酬中包含单位为职工缴纳的社保部分,因此如果按照其当年平均薪酬估算,该公司当年至少应当缴纳社保的金额超过5400万元,也就是说,相比其实际缴纳的3597.37万元,该公司当年涉嫌少缴纳社保金额超过1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