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肉类消费大国,受国内消费增长和价格等因素影响,进口量持续增长。欧洲是我国肉类进口主要来源地,但一直靠海运和少量空运进口。进入成都等广大内陆地区,耗时长、成本高,多次转运也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为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运载能力强优势,质检总局采取多项措施,一是着力推进进口肉类查验模式改革。改变进口肉类以往只能在沿海沿边检验检疫的做法,允许进口肉类原集装箱、原铅封、原证书直接运输到内陆地区具备检验检疫条件的指定口岸/查验场实施检验检疫。目前,四川成都、河南郑州、浙江义乌等地已在中欧班列沿线口岸设立进口肉类指定口岸。二是加强与过境各国的监管合作。中欧班列运输肉类等食品,沿途要经过俄罗斯等多个国家,这些国家均有复杂的过境许可要求和查验程序,是影响肉类运输的关键因素。为打通“欧亚食品安全运输大通道”,去年11月,质检总局联合俄罗斯、欧盟等国家/地区有关部门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食品安全合作高层对话,建立了食品过境监管合作机制。今年8月,质检总局派出“一带一路”食品安全合作团/组专程赴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磋商解决中欧班列运输食品过境问题,破解了这条欧亚食品安全运输大通道的障碍。
欧亚食品安全运输大通道的畅通,将进一步丰富中欧班列货物运输类别,大大提高返程中欧班列的装载率,降低物流成本。内人士测算,通过中欧班列进口欧洲肉类产品,相比海运可节省40多天的运输时间,相比空运则节约大约1万元/吨的运输费用。作为中欧班列沿线重要城市,成都将迎来更多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贸易合作机会,有望成为四川及至我国西部地区的进口肉类重要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