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们有句话:没有火锅的冬天,是不完整的冬天。然而,今年的冬天,已然成为温州火锅业的“寒冬”。
自温都披露“大龙燚”火锅案后,温州警方查处24家火锅店,85人涉嫌犯罪;全市802家火锅类餐饮单位,市监部门检查了936家次,整改39家次,行政立案7起……数据表明,我市火锅业因“地沟油”事件,正在经历整顿式的“洗牌”。
温州火锅业大整顿 营业额同比下降三成多
在打击火锅“地沟油”犯罪系列案和火锅行业专项整治的背景下,温州火锅业如今处于怎样的“业态”?而这个行业到底能否走出“寒冬”?又该如何走出“寒冬”?就此,日前温都记者展开深度调查。
专项整治
火锅业遭遇“史无前例”
12月8日,温州警方发布全市集中打击“餐厨回收油(口水油)非法加工火锅底油”犯罪专项行动成果,全市共查处餐饮店24家,刑拘70人,逮捕4人,取保候审10人,监视居住1人,涉嫌犯罪的共计85人。
打击还在进行,这数字还有可能继续攀升。省公安厅将温州警方此次查办的涉“地沟油”系列案件称之为“集群打击”,并打算向全省推广这经验。
当天,市监部门也发布了数据:自今年10月13日起,在全市范围开展为期3个月火锅类餐饮单位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截止目前,对全市802家火锅类餐饮单位,检查了936家次,整改39家次。
共802家,却检查了936家次。这意味着,所有火锅店几乎都检查了,而且有些还反复检查。
温州火锅行业所有商家查了个遍,查到85人涉嫌犯罪,这是何等规模?
我市警方一从警20多年的民警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而且还在一个地级市的食品领域内,一下子查到这么多涉罪人员,“这我从来没见过,可以载入警方史册了”。
市监部门一执法人员也说,以往的专项整治行动几乎没有对所有商家查个遍,也没有反复检查,而这次的检查规模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几乎对整个火锅行业“清洗”了一遍。
谈“油”色变
员工跟外人不能乱说话
在警方的专项打击和市监的专项整治下,温州火锅行业目前到底处于怎样的业态?日前,记者就此对市区10多家火锅店进行了走访。
10月6日晚,在马鞍池东路一家火锅店内,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向该店一名服务员打听火锅用油情况时,该服务员看了记者一眼,摇头离开。之后,他叫了一名管理人员过来。
“你放心,我们店里的油都是好的,都是一次性的,绝对不会重复使用。如果你不放心,你可以看下我们的台帐,进油、用油和废油去向,都有记录的……”该管理人员马上跟记者解释。
攀谈中,该管理人员称,他以为记者是执法部门人员,在对他们的火锅店进行暗访,所以他直指“检查主题”。
类似的情况,在走访的火锅店中几乎都存在。记者发现,一旦问及“用油”等问题时,火锅店的服务员和管理人员均讳莫如深,谈“油”色变,不是挥手离开,就是说“我不清楚,问我们老板吧”。
一业内人士透露,在多起“地沟油”事件出来后,很多火锅店定下了“店规”:员工跟外人不能乱说,特别是店里怎么采购食材,一个字都不能说。“现在,怎么用油这些话题太敏感,一旦说错,就有可能带来麻烦。”
另外,记者还发现,大多火锅店事先准备好货物购销台帐,甚至还放在前台,随时应对执法部门突如其来的检查。
“上月底,我们店里都查了两次,前后只相差3天,不知道接下去还会不会有。现在我们都人人自危了,生怕哪里会出错。”西城路一火锅店的经理这样说。
生意锐减
与去年同比营业额下降三成多
冬天,本是火锅经营的旺季。那么,在“严打”的风口浪尖上,温州的火锅生意到底有着怎样的变化?
10月7日晚6时左右,市区第一桥一家川渝火锅店内,记者看到20多桌的位置只有4桌客人在就餐。
“客人怎么这么少啊,平时不是挺多的吗,而且有时候还排队来着?”记者问一服务员。
“最近生意有些差了。”服务员回应。
“为什么啊?”
“因为……”
服务员没说完,被跑来的该店老板娘打断。老板娘训斥该服务员“别乱说”,并将其打发走。
随后,老板娘转头,笑着说:“生意好的,生意好的,这不是时间还没到嘛,过会人就多起来了……”
当晚7时,就餐高峰期。记者再来该店,发现仍有5桌空着。
业内人士称,现在一些火锅店老板都交代店员:有人问生意好坏,统一口径“都说好”。“说好,一个是讨个吉利,另一个也表明自己店没问题”。
走访调查中,记者也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多人说,出了“地沟油”事件后,他们都不敢吃火锅了。不过,也有人认为,“严打”时期,吃火锅是最安全的,因为商家不会在这个时候“干蠢事”。
目前火锅生意到底怎样?
昨天下午,在瑞安火锅业态自律联盟(筹)成立仪式上,当地一家火锅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个月,瑞安几家同行出事后,对我们生意影响很大。”
温州市重庆商会会长、市区川妹火锅店负责人徐雪也说,除了在此次系列火锅案中,一些火锅店“全军覆灭”外,其他正常营业的火锅店生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冬天应该生意更好才是,可是目前还开着的火锅店生意与去年相比,最起码下降了两至三成。”
业内人士透露,这次火锅“地沟油”事件,重创了温州火锅业,也殃及温州本土的清汤类的火锅;虽然还没有系统的统计,但是把已关闭的火锅店计算在内,据初步估算,平均火锅店营业额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三成以上。
紧急磋商
如何规范火锅底料加工生产
重创后,要修复伤痕。那么,温州火锅该如何走出“寒冬”?又如何重拾消费者的信任?
本月2日,首度遭曝光的温州“大龙燚”火锅总部——成都大龙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就“地沟油”事件,通过温州都市报向温州消费者致歉:对不起,我们监管不力,让您伤了心。
成都大龙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称,该事件是总公司对加盟店管控不力造成的恶果,“让我们清晰地认知到自己的不足”。他们表示,要从源头上堵漏,改进材料生产工艺,并向消费者承诺:保证菜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准,“绝不容许一错再错”。
昨天,由瑞安12家大中型火锅店牵头的火锅业态自律联盟(筹)成立。成立仪式上,12家牵头火锅店集体向社会承诺,做到“四不两公开”:不使用劣质食用油或“回收油”、不使用来源不明食用油脂和火锅底料、不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不使用过期变质和被污染食品;食材来源和废油处置“阳光公开”、食品操作过程“阳光公开”。
商家的致歉和自律承诺,目的都是为了在此次系列“地沟油”事件中试图挽回人心。而作为温州市重庆商会会长,徐雪最近的行踪,则是为了如何让温州火锅走出寒冬寻找具体对策。
上月底,徐雪赴重庆,与重庆市火锅协会会长李德建等人碰面,紧急磋商怎么解决温州火锅也正在面临的危机。
徐雪说,他们商议后觉得,当务之急是对火锅,特别是针对川渝火锅的火锅底料加工生产加以规范,而且要出具具体的规范流程和要求,其中如何用油是重中之重。
李德建表示,火锅商家必须按照有关
食品安全法规生产经营,食材油料购销必须有账可查,有源可溯,“有了行业的规范要求后,商家必须遵章经营,消费者才能放心食用,也会重拾对我们的信心。”
加大监管
继续“不打招呼的突检”
重拾行业信心,让消费者放心,离不开执法部门的监管。
有社会学家指出,此次火锅行业出现“地沟油”事件,首先是商家的不良违法行为作祟,其次是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缺失,才让涉案火锅店有这样的机会和胆量。同时,火锅“地沟油”对消费者的危害,需要打的是持久战,需要有常态化、强有力的执法力度,需要常规化监管机制,否则类似现象还会死灰复燃。
对此,警方表示,经专项打击整治,抓出危害食品安全的“蛀虫”,温州火锅行业安全卫生状况已得到显着改观。另外从餐饮废油方面来看,负责市区餐饮废油回收的温州中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数据显示,餐饮废油回收量有明显的提升,一些餐饮单位主动找该公司要求签回收协议。
警方有关人士称,下一步他们将继续深化食品安全领域的违法犯罪打击,并从火锅行业继续扩大到川菜、油炸、冻品等其他食品领域,让市民吃得放心。
市监部门也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保持高压态势,铁腕整治火锅类餐饮服务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密切与公安、综合执法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强信息沟通、案件移送、联动执法等工作,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形成工作合力,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治理”,杜绝不合格或来源不明的食用油脂和火锅底料进入餐饮环节,绝不手软,严厉查处采购、使用来源不明的食用油脂和火锅底料的行为,严厉查处餐饮单位使用劣质食用油或“回收油”等违法行为,并且继续采取“不打招呼突击检查”、“反复巡查”和“对负责人进行提醒谈话”等方式强化日常督查。
市监部门有关人士称,他们还要落实长效监管制度,制定《温州市区餐厨垃圾、废弃油日均产生量调查方案》,委托调查公司对全市餐厨垃圾、废弃油日均产生总量进行调查,严格落实火锅类餐饮单位食用油脂、生鲜肉类、火锅底料等相关产品的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落实餐厨废弃油脂日产日清、分类存放、去向登记制度,严厉查处采购、使用来源不明的食用油脂和火锅底料的行为,严厉查处餐饮单位使用劣质食用油或“回收油”等违法行为。
在近日的走访调查中,面对“温州火锅接下去该怎么办”时,大多商家都表达出“走出寒冬”的决心和信心,“揪出害人之虫后,相信我们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我也是开火锅店的,其实做好卫生和诚信经营,换来的,不只是那一点点的油钱……在市区开火锅店的张先生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