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尽管“海马”肆虐,2016首届中国食材供应链产业论坛仍然如期在深圳科兴科技园举办。本次论坛聚焦食材加工配送“互联网+”新视野与新突破,汇集了资本方、雷竞技ap官网入口 企业、餐饮企业、食材加工配送服务商、生鲜电商等产业链各环节代表。其中,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电商总部总经理、大白菜科技董事长陈磊重点讲解了传统农企在“互联网+”时代的诸多变化,从农产品流通产业链协同角度阐释了农批市场信息化与加工配送电商化之间互为依存的关系,为行业各界代表打开了新思路。
农批市场不会消失,但市场博弈日趋激烈
陈磊在讲话中坦言,最近几年关于农批市场的讨论不断,越来越多生鲜流通行业从业者和互联网破局者希望跳掉这一中间环节。但事实上,农批市场在中国农产品流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具有信息撮合、定价、交割等重要职能,是很难跳过的。
但是,批发商的生意确实越来越难做,能不能挣到钱要看行情。因为农产品流通链条冗长,影响因素众多:比如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卖方,不同的流通环节,会导致销售结构有区别,如果再有预定保底、标准博价、尾货处置,交易就更复杂了,当然还要考虑买方,经销商,加工企业,零售商,机构构成,种植成本、劳动力成本等等,所以批发商在交易时面临着严重的市场博弈。归其根本,还是源于农批市场过度市场化,计划性不足所致。
农批市场与加工配送企业的线上衔接是关键点
陈磊在演讲中提出:农产品流通的痛点不在流通本身,而是生产端造成的。因为生产端的碎片化,才导致了农产品流通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都做得这么累。但从生产端去立即改变不太现实,最终还得依靠农批市场的力量来解决。
农批市场虽然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但在流通计划性不足。作为农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食材加工配送服务企业,具有订单标准化、涵盖仓储、品控、客户关系等综合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这些都是实现电商化的优势;而随着农批市场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以及“大白菜+”这样信息化平台的出现,两者能够实现线上衔接,去弥补农批市场的计划性缺失,共同推动农产品流通互联网化的发展。
大白菜+开放农批市场数据,把交易场景搬到线上
对于深农而言,以农批市场为核心的流通信息化条件业已成熟。目前,由深农倾力打造的“大白菜+”B2B电商平台,已经能够依托深农数十家核心农批市场的农产品流通数据,以此形成开放的食材流通行情指南,同时,“大白菜+”通过汇总分析市场商户数据,推出批发商画像进行优质批发商推荐。“大白菜+”通过将农批流通信息剥离出来构建开放的数据底层,从食材供应链流通前端针对B2B电商场景制定以数据为基础的商户准入和产品准入标准,从而形成集商户管理、商品管理、订单追溯为一体的电商孵化器。
陈磊对“大白菜+”电商平台解释道:第一,希望“大白菜+”能给传统客户提供电商嫁接入口;第二,希望“大白菜+”给电商客户提供优质的加工配送商落地资源等配置能力;第三,希望“大白菜+”上整个商品流通是可追溯的。
为了更好的为传统农批商户及电商平台提供衔接桥梁,“大白菜+”已经着手将农批市场线下交易场景复制到线上,推出了“大白菜+APP”,希望以此为入口,整合更多行业资源和力量共建行业标准,优化食材供应线上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