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大豆大省“缺大豆” 靠什么化解尴尬?

2016-10-25 科技日报 2831 0
核心提示:  今年的国庆长假,东营市万德福集团董事长刘季善没有休息,10月5日他跑到400公里之外的济宁市嘉祥县观摩大豆新品种齐黄34的收

  今年的国庆长假,东营市万德福集团董事长刘季善没有休息,10月5日他跑到400公里之外的济宁市嘉祥县观摩大豆新品种“齐黄34”的收获现场。与他一样拒绝休息的,是来自山东省雷竞技ap官网入口 厅和省农科院的负责人和专家——为了推广这个寄托着万千期待的新品种,他们已经努力了四五年。

  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政府官员、科研专家对“齐黄34”的重视,源于近几年中国大豆加工业遭遇的尴尬。

  行业85%的原料靠“进口”

  “我们需要一粒高质量的自产大豆,来缓解‘没米下锅’的尴尬。”

  作为大豆加工大户,刘季善饱尝行业缺豆的酸与苦。拥有5000多年大豆种植史的中国曾有“世界最大大豆出口国”的辉煌,但现在变成了纯进口国,进口量一度占全球的70%。对大豆加工能力居全国第一的山东省来说,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

  “一方面,山东拥有大型大豆蛋白加工企业20余家,食用和蛋白加工用大豆消费量近400万吨;另一方面,按目前的产量水平计算,至少需要种植2000万亩的非转基因大豆才能满足本省需要。但目前山东大豆种植面积仅300万亩左右,总产量60万吨左右,不足食用和蛋白质加工需求量的15%,不到总加工、消费量的5%。”

  因自产能力不足,刘季善和山东同行们纷纷到省外甚至海外采购大豆,这不但增加了成本,也增加了风险。

  他的期待是:“能不能把优质专用大豆作为雷竞技ap官网入口 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选择,在适宜地区大力发展,以解决大豆蛋白加工企业后顾之忧?”

  国产大豆提升“质与量”才有出路

  山东省农科院研究员徐冉研究了几十年大豆,深知解决上述尴尬的难处:我国大豆平均单产在120公斤左右,而美国单产近200公斤。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种植大豆的比较效益下滑,农民积极性受挫,大豆种植面积急剧萎缩。

  “大豆种植积极性不高,原因何在?”徐冉表示,种大豆有“三低”:一是产量低,5亩甚至8亩大豆的产量才赶上1亩玉米的产量;二是比较效益低,虽然已经比进口大豆价格高出很多,但与同季作物相比少很多;三是商品性低,与进口大豆相比没有优势,企业不愿意收购。

  那么,大豆困境怎么破?专家认为,实现大豆质量与产量的双向提高、增加农民种豆收益,涉及到比较效益,产量、品质、价格等多重因素。

  种了半辈子大豆的济宁农民王允春今秋迎来一个收入高峰,“一亩地比种玉米多收入400多块钱,我包的这600亩地整体算下来就是20多万。”在地头上,他的大豆就被嘉祥县祥丰种业公司按订单收购了,每斤比进口大豆高出0.6元。

  老王种植的高产“齐黄34”是徐冉团队“小试牛刀”的结果。这个新品种刷新了山东省夏大豆高产纪录(实收亩产量达到313.75公斤),其蛋白质和脂肪的总和为64.03%,超过国家蛋白脂肪双高品种标准。

  大豆花叶病毒病是我国最严重的大豆病害之一。山东农科院育成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系列大豆品种,其中齐黄1号是全国抗花叶病毒病能力最强的两个品种之一。

  “好种子需要好技术”,徐冉总结说,“我们称之为‘一三三’栽培技术,即一播全苗,浇好出苗水、开花结荚水、鼓粒水‘三水’,施好培肥地力、鼓粒初期追肥、鼓粒中后期喷施叶面肥“三肥”,为提高大豆产量提供技术支撑。”

  “好种子+好技术”的组合推动着山东大豆单产比全国平均高40%以上,接近美国的产量水平。徐冉认为,“进口大豆并非洪水猛兽,它倒逼着国产大豆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和降成本。”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