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大家都分外关心,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小饭桌”因教育环境变化应运而生,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和家长的实际困难,但与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食品安全仍存在诸多隐患令人担忧。
省政协委员、台盟陕西省委员会副主委兼秘书长陈玉玲长期关注“小饭桌”问题,在调研时发现,从事“小饭桌”人员素质复杂,安全意识薄弱。其中,大部分“小饭桌”在居民楼内开办,厨房面积小,布局混乱,缺乏必要的消毒设施。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持证率低,人员复杂,少有甚至没有参加相关培训,个人卫生习惯、食品安全意识薄弱,总体卫生环境令人担忧。
同时,“小饭桌”存在“小、隐、散”的问题,监管治理发现难、入户难、提升难、取缔难。加之,基层监管能力不足问题突出,一方面是人员少,按照省政府文件要求,目前基层监管队伍到位人数仅达62.7%。另一方面是业务不熟,配备到位的4547人中70%没从事过食药监管工作。
除此之外,还存在制度落实不到位,缺乏持久效力等问题。从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监管现状来看,保障制度不可谓不多,但落实力度有待提高。诸如生产环节超量、超范围使用添加剂,食材索票索证不完全等,这些问题虽经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多次整治,依然屡禁不止,反弹较快。
陈玉玲认为,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饮食安全。她建议,加强引导,做到整治与支持并重。通过集中培训、定期培训、上门现场指导等形式,加强对“小饭桌”负责人及从业人员进行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知识培训。引导从业者自律守信,建立信誉与经济效益相关联的价值传导机制。适当提高“小饭桌”准入门槛,到日常监管与突击抽查相结合。
消防、环保、教育、食药、疾控、公安、工商等部门沟通协作,形成监管合力。畅通投诉渠道,及时查处媒体和群众反映的“小饭桌”突出问题,严厉打击“小饭桌”经营中存在的违法行为。为小饭桌规范化、健康发展创造便利条件、精简办理手续程序和周期,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大管理”格局。
“创新模式,做到竞争与融合并进。”陈玉玲说,积极探索解决中小学生就餐问题的新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设社区公共服务托管模式,面向专业非营利组织购买“小饭桌”服务;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守法经营。实施对“小饭桌”的视频监控和信息监管,实现中小学生就餐的安全可控,让“小饭桌”成为一个有益于学生成长的健康平台,使家长放心,社会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