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0月,河北张家口地里的马铃薯都已收完,作为中国雷竞技ap官网入口 科学院“马铃薯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生产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合作单位,雪川雷竞技ap官网入口 发展公司的生产线正忙碌着,一车车马铃薯通过清洗、去皮,磨粉和烘干或切块和油炸,一袋袋薯粉、薯条和薯饼等运往超市,或食品店进行二次加工。
据统计,我国马铃薯产业规模世界第一。种植面积8500万亩,约占世界马铃薯总种植面积的28%,占全国耕地总面积不到5%;产量每年约9700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3%。我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预计到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
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熊兴耀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我国马铃薯主粮化还面临诸多问题,首先是单产较低,鲜薯平均亩产1.14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次是主粮化加工和专业化品种较少;脱毒种薯普及率、土地利用率、机械化生产程度较低,节水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马铃薯适应性强,一些贫瘠山区种不了别的作物,只能种马铃薯。我国平均单产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约80%的马铃薯种在了水肥条件差的土地上。”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员金黎平说。
金黎平说,另一大问题是马铃薯消费量不足。虽然我国居民马铃薯消费每年都在增加,但多是鲜薯形式,与主粮化目标差距甚远。“主要是消费品种不够多、价格偏高。如鲜薯含水分高,6吨鲜薯才加工成1吨全薯粉,出粉率比小麦低不少。1吨白色马铃薯粉市场价约1万元,小麦面粉仅4000元左右。必须研发出更多适合主粮化的马铃薯食品,提高市场消费量,带动对适合做主粮品种的研发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农科院与张家口等地方联动,创新技术和科企合作模式,推动马铃薯增产和主粮化。记者在张家口举行的“马铃薯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生产模式研究与示范现场会”上看到,驾驶员开着机器一过,不同品种的马铃薯从地里被翻出,专家们再进行比对和测产等。金黎平说,项目已收集新品种77个,从中筛选出亩产3吨以上的高产品种21个、23%以上高干物质含量品种14个、低于0.25%的低还原糖含量品种8个、2.5%以上高蛋白质含量品种11个等。其中,中国农科院选育的中薯5号,采用单垄双行覆膜机播技术,在湖北襄阳张集镇万亩高产创建示范中,平均亩产4.1214吨,比早大白品种增产49.02%,按当天产地价格每公斤3元,亩产值12364元,亩纯收入10614元。
马铃薯是营养繁殖作物,块茎在生长发育中易感染多种病毒病。熊兴耀说,项目集成了茎尖培养脱毒技术,在生产上采用脱毒种薯,可增产30%以上,综合经济效益每亩可增加600元以上。水肥药施一体化技术是根据马铃薯需水、肥、药等规律,合理调配输水控制、计量、肥料控制系统等,灌溉同时将肥料、农药溶解于水中,省水、省肥、省药、省时。应用后,化肥、农药分别减施15%、10%,增产5%以上,综合经济效益每亩可望增加100元以上。项目研发的水分高效利用技术,与传统沟灌技术比较,在北方一季作区,全生育期用水量节约30%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0%—50%;在河北依靠降雨条件下,马铃薯产量能达2吨/亩以上。
“项目还研发了化学农药减施、机械化种植、主食化产品加工等,共有7项核心技术的集成示范。”熊兴耀说。
中国雷竞技ap官网入口 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我国每年粮食新增需求约120亿斤。与其他粮食作物相比,马铃薯耐瘠薄、水分利用效益高、生育期较短、适应性广等,是目前农作物增产潜力最大的品种。
“马铃薯还是全营养食物,热量低。其中蛋白质约2%、粗纤维27%,蛋白质中含18种氨基酸,还含维生素C、E、胡萝卜素及一些矿物质元素等,对国民健康非常有益。” 陈萌山说,目前我国马铃薯粗加工较多, “马铃薯深加工可增加5—10倍效益,因此,马铃薯产业链的延伸,开发潜力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