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国家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陈超副研究员日前表示,其课题组今年的一项重点研究工作就是关于全国饮用水系统中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的普查。近三年中,他们从全国23个省、44个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共155个点位采集了164个水样,包括出厂水、用户龙头水和水源水。研究中测试了当前已知的全部9种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其中亚硝基二甲胺的浓度最高。陈超表示,在已经鉴别出的700多种消毒副产物中,亚硝胺类是健康风险最大的消毒副产物类别之一,特别是亚硝基二甲胺。饮用水中的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研究始于20世纪末。
陈超表示,“前期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亚硝胺与中国某些区域的消化道癌症密切相关。”他们此次监测到这些区域的自来水受到来自工业废水的严重的亚硝胺污染。媒体报道此事之后,引起广泛关注。记者几经周折联系到这个课题组办公室,并希望能够采访到陈超本人,但课题组拒绝了采访要求。
其实,从水源头到水龙头这个过程,水到底安不安全,是由不同的部门来负责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苏一兵介绍,住建部实际上已经关注这件事,就是怎么去减少消毒物副产物的影响。自来水在水厂之前的检测一般来说是由环保部门来做,环保部门对原水进行检测。出厂的水是由卫生部门就是咱们说的疾控中心来做检测,这两个标准实际上是不对等的。自来水的进水和出水,它是由两个部门的不同标准检测,原水跟自来水控制的指标不一样。更加关注的是我们现在真正涉及到的饮用水的安全指标还不够完善。
我们前面提到的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目前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控制标准,我国还没有。苏一兵认为,如果源头水有污染,在自来水消毒过程中,消毒副产物转化成致癌物是有可能的。前面提到的亚硝基二甲胺,目前在自来水厂层面是解决不掉的,解决不掉并不见得我们饮水就不安全。
清华大学课题组陈超副研究员呼吁,饮用水中的亚硝胺问题有紧迫性,需要尽快研究和进行工程改造。苏一兵表示由于地域水质的关系,我国各地饮用水安全面临的问题不一样,这个研究成果更多的是指导价值,“这些事不提出来,永远不会有人知道。科研成果是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能够促进环保、住建、卫生这几个部门联合起来就好了,我们讲的是从源头到龙头是这么一个全过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