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裴燕通讯员张一强
今年50岁的蔡俊和是江苏省响水县小尖镇四丰村人,是远近闻名的劳动模范,也是该县獭兔养殖“第一人”。
1993年,老蔡承包了村里的40亩土地种植浅水藕,并连续三年获得县里的“藕状元”;1996年,他随着县里刮起的蔬菜大棚“风暴”加入了种植蔬菜的大军;1997年,他又买了小货车搞粮食收购贩运,一直做到2005年。
“粮食贩运倒是有利可图,就是太累了。”随着年龄的增加,老蔡开始考虑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我有文化,应该找一个技术含量高的工作。”
在农村,提到技术含量高的工作,一般人不会想到养殖业,老蔡却刚好相反。“我曾听说过别人养獭兔致富的故事,这是个技术活,做好了肯定能赚钱。且兔子属食草小动物,可用饲料来源广,繁殖率高,市场行情比较平稳,没有大的风险。”思虑周全之后,他便到山东省沂水县考察学习。一段时间后,他就从某个养兔场购买了100只母兔和8只种公兔,信心十足地回去了。
就这样,2006年5月,老蔡走上了漫长的獭兔养殖之路。
由于外出考察学习时间短,老蔡对獭兔养殖的认识难以面面俱到。例如獭兔笼舍搭建的尺寸、高矮、结构,抓兔子的经验及仔兔的管理等,都曾是老蔡养兔的难题。
因此,他决定让科技说话。没有网络,没有资料,没有师傅,没有先例,到底该请教谁呢?他急得团团转。正在此时,县农广校的农民科技培训“大篷车”带着专家来到了镇政府。老蔡赶忙来到培训班上,养兔子的疑惑终于解开了。
原来,仔兔刚出生时最关键的就是保暖。同时,种兔冬天要想发情快,保胎好,产仔多,温度也是重中之重。老蔡向专家认真讨教饲料、防疫等方面的措施,并留下电话,便于今后联系。
这两年,老蔡在兔子的饮水上大胆革新,将传统的人工添水改为自动化的“平衡饮水”。“这种装置解放了生产力,兔子也能喝上更干净的水。去年,北京的专家还过来拍了照片,说带回北京研究呢。”说起自己改良的装置,老蔡很自豪。
今年已到知天命之年的老蔡,先后多次参加县农广校的职业农民培训,目前已成为全县职业农民中的佼佼者,多次在职业农民培训班上做典型发言,现身说法,传经送宝。
关于今后的打算,老蔡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培训学习和市场磨炼,今后我决定要把獭兔养殖当做我后半身的事业来做。”
出于这样的考虑,老蔡才对向他求教养殖技术、打听养殖信息和行情的村民,都是满腔热情,毫无保留。民间有句俗话叫:同行是冤家。老蔡反而认为,养兔子的同行都是“缘”家,是缘分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他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大家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