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推出全国首款“小龙虾保险”,如果消费者在食用小龙虾相关食品后的12小时内发生了横纹肌溶解症,就有资格向商家索赔,最多可获1.5万元赔偿。该保险由商家投保,消费者无需另行付款,据悉,已经有五家小龙虾餐饮企业参保。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除了常见的保险门类,各保险公司还推出了不少夺人眼球的另类险种。其中一些险种一度引发争议,甚至被叫停。
北京市律师协会保险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高盛律师事务所保险专业律师李滨在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另类保险是双刃剑,一方面把险种的含义通俗化,在便于消费者理解的同时传播了保险的理念和知识;另一方面也这些险种也可能存在炒作嫌疑。
那么,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另类险种?购买类似险种时该注意些什么?
吃货险、酒徒险、情侣险 “奇葩险种”覆盖面广
与“小龙虾险”一样针对吃货的保险,还有平安保险推出的“吃货旅游保险”和众安保险的“看球喝高险”。前者需要投保者支付20元,在投保后的3天内如果出现急性肠胃炎,即可获赔1000元。后者规定保费3元,投保人在30天内因急性酒精中毒导致伤亡,最高可获赔1万元。
今年3月,去哪儿网与太平财险合作推出一款“结婚险”,投保费299元,若投保人购买3年后与指定被保人结婚,可凭结婚证领取5999元现金。同类保险中还有国寿的“恋爱保险”,投保费299元,购买后3—10年期间和指定对象领证结婚,即送10000朵玫瑰。
另一个引发广泛关注的是支付宝15年上线的“扶老人险”,用户只需支付3元,之后一年内如果发生扶老人反被污蔑的情况,最高可获赔2万元诉讼费。据悉,该险种上线10天就售出8万余份。
落地赔付问题多 网购另类险需理性
除了上述险种,熬夜红眼险、加班险、长痘痘险、失眠险……类似的另类险种数不胜数。其中不乏被保监会叫停的“跌停险”、“贴条险”等。
中国网记者发现,奇葩险种以网销险居多,其中不少实际存在问题,有的只是噱头很大的“伪保险”。有网友就曾质疑京东金融联合中国人寿推出的“忘穿秋裤险”实际理赔额度不高、理赔标准繁琐。
李滨律师告诉中国网记者,有不少消费者购买类似的网销奇葩险后、却发生了赔付纠纷。
李滨表示,有些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有限,造成一些网销的另类险落地服务存在问题。而消费者在申请理赔时需要邮寄材料,这也意味着消费者要自己承担材料遗失的风险。
此外,消费者不持有证据原件、保险机构由异地监管这些问题都将增加消费者维权的难度。
“消费者要注意投保的公司在自己的购买地有没有分支机构,同时也要看具体险种是否适合自己,要理性消费。”李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