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
赛拳头大小,葡萄
也变得像乒乓球,没熟的西瓜
居然都会炸裂……这些都被和“膨大剂
”扯上了关系,相关内容最近在网上热传,有网友称,“水果
个大但口感不如从前,其实都是膨大剂惹的祸。”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正确使用膨大剂对人体无害
目前,正是水果大量上市的季节,有不少网友反映“听说一些水果使用了膨大剂,不知是否安全”。记者以“膨大剂”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类似“水果使用膨大剂还能吃吗”“水果膨大剂对人体有何危害”的帖子在网上比比皆是。
据了解,“膨大剂”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一类,具有加速细胞分裂、促进细胞增大、分化和蛋白质合成,提高坐果率和促进果实增大的作用,常用的有氯吡脲、赤霉酸。这些都是我国雷竞技ap官网入口 部允许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于西瓜、葡萄、猕猴桃等水果,起到改良果实生长状态和品质的用途。
根据专家的解释,使用了“膨大剂”的水果,即便使用过程中用量稍有控制不当,也是对人体没有危害的,不过会影响口感。河北雷竞技ap官网入口 大学园艺学院李青云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说,使用膨大剂后,果实个头增大,但果实发育时间没有延长,甚至有时还会缩短果实发育时间,因此果实中积累的营养物质不会增加,还有可能减少。果实中的糖、酸、挥发性芳香物等物质对果实口味影响最大,这些物质的单位含量减少,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果实味变淡。
对于网上流传的“鉴别膨大剂水果的一些方法:瓜果超大,颜色鲜亮像假的,通常就是使用了膨大剂”,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分子生物学博士郗旺表示,这种说法不准确,瓜果的大小、颜色因品种和生长环境的不同而差异很大。因此,不能仅靠大小和颜色来鉴别是否为“膨大剂水果”。
据了解,种植户使用膨大剂等植物激素,主要是为了让蔬菜水果提早采摘和上市,提高蔬果的“卖相”以便获得更大利润。所以,消费者在购买水果时,不要图新鲜买提前上市的水果,而是要买应季的水果。
膨大剂被指存在滥用现象
氯吡脲、赤霉酸在我国属于等级允许使用的农药品种,按要求农药标签上会标明规定的用药时期、用药剂量和施用方法,以及适用范围和安全间隔期。但有业内人士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行业内种植过程中滥用膨大剂的现象很严重。因为大颗饱满的水果卖相更受欢迎,农户们便对膨大剂产生依赖心理。”
“我认为应该让水果自然生长,而非利用膨大剂干扰。”维吉达尼创始人刘敬文表示,以葡萄为例,土壤供给单颗葡萄的养分是差不多的,而膨大了的葡萄自然营养不够支撑,口感也就差强人意。在其看来,膨大剂影响水果本来味道是业界的共识。
刘敬文表示,行业内还有更让他担心的问题。虽然美国、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将“膨大剂”列入不需要进行毒性管理的豁免物质清单,其残留量甚至不需要制定安全限量标准,但是其销售的水果会标明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的种类与剂量,这是我国行业内缺失的环节。
“我觉得消费者的知情权很重要。膨大剂仅仅是一项指标,还有除草剂、重金属等,这些都是消费者有权知晓的。另外,虽然水果品种是多元的,但是民众可选择的范围却很有限,市面上95%都是加了‘膨大剂’的水果,大家已经不知道水果原本该是什么样子,这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选择?”刘敬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