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何烨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休耕”、“轮作”这些栽培方式又重新进入我们的视线。在我国的资源环境束缚压力越来越大,而粮食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的今天,我们如何能做到“休耕”,让土地休息一会儿。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国雷竞技ap官网入口
科学院雷竞技ap官网入口
资源与雷竞技ap官网入口
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土壤生态专家卢昌艾,请他为我们解答有关休耕、轮作的问题。
什么样的土壤状况或环境需要休耕?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
卢昌艾:选择休耕的试点地区,大多是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水分匮乏或季节性匮乏地区,包括作物生育期长期需要用地下水灌溉或已形成地下水漏斗的地区,如我国河北省的黑龙港地下水漏斗区;部分农牧交错带沙土质地区,其前期是牧草或灌木荒地,人为开垦后土壤严重沙化,如我国内蒙古、甘肃、青海等农牧交错带地区;石漠化坡耕地,其土壤严重石漠化,坡度也较大,开垦后水土流失严重,且靠天收,作物产量较低,包括重庆、四川、云南等地区。
我国有没有“休耕”、“轮作”的历史?
卢昌艾:我国的轮作历史悠久,中国早在西汉时就实行休闲轮作。北魏《齐民要术》中有谷田必须岁易、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麻、黍、故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等记载,已指出了作物轮作的必要性,并记述了当时的轮作顺序。长期以来我国旱地多采用以禾谷类为主或禾谷类作物、经济作物与豆类作物的轮换,或与绿肥作物的轮换,有的水稻田实行与旱作物轮换种植的水旱轮作。我国形成了很多轮作制度,如东北的小麦-大豆、玉米-大豆、小麦-玉米-大豆轮作制度,华北的小麦-玉米、小麦-花生(大豆)等,长江中下游的水稻-小麦(玉米、花生、薯类)轮作系统等等,其轮作技术较为先进。
除少数农田撂荒外,我国农民主动休耕不常见,尤其是从生态保护的较多出发开展的休耕很少。
现阶段我国休耕的意义何在?会不会挑战农民的耕作习惯而影响粮食产量?
卢昌艾: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耕地资源匮乏,目前我国休耕的地区主要是水资源短缺(或季节性短缺)地区、土壤质地严重沙性或石质性地区,休耕的意义主要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防止水土流失或土地沙化等,让耕地休养生息,提升耕地质量,这对于保证我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休耕制度在我国比较少见,让农民主动休耕,他们可能会很难接受,毕竟多数农民认为不耕地,就没事可做了。当前雷竞技ap官网入口
部与农发办提出的休耕面积并不大,其粮食产量在我国的占比并不大,且生态脆弱区(如农牧交错带沙土质地区、石漠化坡耕地)本身产量就不高,对于我国的粮食产量影响很有限,相对来说华北地下水漏斗区的作物产量相对较高,对我国的小麦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休耕”需要哪些管护的技术配套?对农民的补偿有何建议?
卢昌艾:休耕需要相应的配套技术,针对地下水漏斗区,需要尽量增加土壤水分的入渗,甚至是人为注入一定的地表水进入地下水,以尽快补足地下水开采带来的亏缺;生态脆弱区休耕后,需要一定的植被恢复,增加地表覆盖度,防止风沙或水土流失的发生。
休耕需要有一定的补偿,尤其是分产到户分给农户的田块,需要给予一定的补偿,但是对于自己随意开荒的田块,建议不给予补偿,否则会助长随意开荒事件的发生。
地下水漏斗区的农民可以通过增加一季作物的产量来减少小麦季的损失,或者外出打工(该地区经济相对较为发达)减少部分经济损失。生态脆弱无污染区,可以种植多年生牧草或果树等,适度发展畜牧业,可增加农民收入。重金属污染地区,可以通过结构调整,种植一些吸收重金属较少的作物,如水改旱,来减少作物的重金属污染。
“轮作”有哪些注意事项?哪些作物轮作会产生负面影响?
卢昌艾:轮作在发达国家为强制实行的一项制度。合理轮作的主要目的一是防治病、虫、草害,作物的许多病害都通过土壤侵染,如将感病的寄主作物与非寄主作物实行轮作,便可消灭或减少这种病菌在土壤中的数量,减轻病害。二是有利于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各种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各种养分的数量和比例各不相同,如禾谷类作物对氮和硅的吸收量较多,而对钙的吸收量较少;豆科作物吸收大量的钙,而吸收硅的数量极少。轮作的主要注意事项是前后茬作物间土传病害、农药残留、养分非均衡吸收、轮作周期长短等。
不适宜轮作的作物也较多,如相同线虫病病害发生红薯不可与烟草、花生、马铃薯轮作;玉米-大豆除草剂残留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