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青虾“太湖一号”源于现实需要。
在长三角,与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每斤十几块的价格相比,青虾3厘米以下的仅批发价就达到了50多块一斤,5厘米以上一斤更是高达近百元。但即便如此高价,人们对青虾依然情有独钟,市场仍供不应求。然而,这么好的市场,养殖青虾的农民们却没有发财。因为青虾养殖需要“靠天吃饭”。
青虾的养殖完全取决于大自然的产出,没有优良的品种,不科学的养殖模式让青虾的品种更加急剧地退化。青虾的抗病能力大大下降,养殖户们就会使用渔药;大量使用渔药使得市场对青虾的品质产生疑问,市场的质疑使得青虾的价格受到影响,养殖户利益受损——这是一根环环相扣的链条。
由于品种退化,现有的青虾体长逐渐减小,生长周期延缓,病害日益增加,人工培育的品种想要改变现状,最具潜力的方案就是对其进行杂交。在当时,不光“虾”的杂交技术很少有人问津,甚至连青虾育种几乎都无人涉足,想进行新品种的培育,必须从生物学最源头去进行系统的遗传研究。
在这种情况下,傅洪拓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相继自主开发了青虾RAPD、AFLP、SSR、SNP、SRAP等众多分子标记;并对全国不同地方种群采样进行遗传背景和遗传多样性调查,积累遗传背景资料,筛选优良育种材料。经过几年不断实验,我们在国际上首创“沼虾类种间杂交技术”,初步建立了青虾育种技术体系。无数次实验后,项目组一致决定使用青虾与海南沼虾进行杂交及多代回交选育。在实验室里,看着灯光下这个小东西透亮的身体,听着远处湖水拍岸的回声,我们深情地将它命名为:太湖一号。
与普通青虾相比,“太湖1号”不仅个头大,虾壳亮,口感甜,更具有更强的抗病抗逆力。在相同的养殖环境下,“太湖1号”生长速度能提高30%以上,亩产量提高25%左右,增产增效十分显著。单季养殖亩产由原来的60公斤~70公斤提高到100公斤左右。经多次对比实验证明,与同等养殖环境下的普通青虾相比,“太湖1号”不仅个头比较大,食用起来肉质更有弹性,口感清甜。“太湖1号”的强抗病能力很少需要渔药来防病治病,大大降低了渔药使用量。而且,“太湖1号”推广中要求每一个养殖户都进行水草种植,并调控放养的时间、密度、品种配比。
所以,“太湖一号”是名副其实的科技大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