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寿光市:
时刻把食品安全放在心坎上
近年来,寿光市坚持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始终以保障学生身体健康、促进学生健康发育成长为立足点,不断加大学校食堂管理力度,努力提升学生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
领导重视就是最大执行力
食品安全是校园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广大师生身心健康,事关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多年来,寿光市把食品安全放在重中之重,倡导“领导重视就是最大执行力”,本着对师生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负责、对社会和公众负责的态度,不断加大学校食堂建设和食品安全管理力度。
寿光市教育局成立了以一把手为首的市局、乡镇教办、学校三级食堂管理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学校食堂基本建设、设施配备、日常管理考核等日常工作。
重视过程,强化考核。市教育局将各学校食堂管理、食品安全工作情况纳入对中小学、幼儿园的年度综合督导评估,作为对学校表彰、评优选先、校长职级认定的重要依据。
提升内部设施配套水平
近年来,寿光市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建设和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消毒、药残检测设施配备的通知》等文件通知,各校进一步加快了食堂专用餐饮具洗消间建设和设施配备,设立专用餐饮具洗消间,配备与餐饮具数量相适应的热力消毒柜或消毒蒸车,配备足够的餐具清洗池、餐具保洁柜,所有餐饮具全部实现每餐一洗消。截至去年底,全市新建、扩建、改建学校食堂28处,投入资金3450余万元;添置、更新内部设施资金350余万元。2016年,有17处学校食堂列入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完善“把五关、建四制”管理体系
近年来,寿光市教育局建立健全学校食堂日常管理随机巡查制度,督促学校有效建立完善了“把五关、建四制”管理体系。
“把五关”,一是严把食堂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关;二是严把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关,确保食堂所用食材样样有源头;三是严把食品入库、出库登记关;四是严把储存、加工、销售过程关,确保食材储存环境达标、加工过程透明、销售环节安全有保障;五是严把食品留样关,配足配齐留样柜、留样盒,专人负责。
“建四制”,一是建立健全学校食堂每日一检制度,发现问题即查即改;二是建立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学习制度,提高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思想意识和业务能力;三是建立学校干部陪餐制度,校长每周3次、教办主任每周至少1次到食堂就餐;四是建立随机督查和整改备忘录制度,每学期不定时到校突击检查不少于3次,发现问题限期整改;经复查整改不到位的,予以书面通报批评。随机督查结果,形成《学校食堂督查整改备忘录》,及时报告教育局主要领导,督促学校提高食堂日常管理水平。
广东省中山市:
打造规范化管理的学校食堂
近十年来,广东省中山市以打造“规范化管理的学校食堂,提高学校餐饮服务质量为目标”,与各级食药监部门、卫计部门积极联动,主动作为,使不断提高我市学校食堂安全保障水平,很好地保障了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出政策,规范食堂建设和管理
该市先后出台了《中山市学校、托幼机构食堂管理办法》《加强食堂建设和管理的工作意见》以及《中山市学校食品安全宣传工作纲要(2011-2015年)》等文件;还制定了《学校和托幼机构食品安全管理员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指引,从食堂建设、食堂经营、食品安全管理(包括定点采购、原料台账、蔬菜农药速测、安装视频监控、食物留样等)、膳食营养、安全内控、人员培训和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各镇区学校、托幼机构食堂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规范了管理模式。
建机制,提高部门联动监测效度
2014年,该市教育体育局联合市食药监局开展“省食品安全示范学校食堂”创建工作,全市共有57所中小学、幼儿园食堂通过省级验收。2015年开展学校“灭C行动”,目前全市C级学校食堂为零。2016至2018年,该市将继续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集体食堂专项整治”和继续推进“明厨亮灶”工程。
从2013年开始,该市开展了300多批次的食品原料监测,从源头上保障了师生的餐饮安全。
保投入,不断改善食堂硬件条件
各级政府重视学校食堂建设工作,在新校建设中充分考虑食堂建设资金,在食堂改造、扩建和食堂设施设备改善方面也保证资金投入,使我市学校食堂建筑、布局和硬件建设都能达到餐饮服务单位的标准和要求,做到餐厨用具不锈钢化,视频监控常备化,储存设施和消毒设施电器化,从而为减低食品安全风险,提高食堂管理水平奠定了物质基础。
2009年至今,该市教育局共投入了约百万元对全市规范化食堂建设,尤其是视频监控系统的资金设备投入。2013年至2015年共投入75万元建设学校食堂视频监控中心平台。
严监管,多举措降食品安全风险
一是抓常规检查,市教育局、各镇区文体教育局每学期初、学期末都组织开展一次全面检查、交叉检查,每次都能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反馈,有整改,有小结。
二是抓专项整治,针对民办学校食堂、就餐人数多的学校食堂、食品原料等重点领域,市教育局每学年定期采取专项检查、专项整治的手段,边检查边指导,做到检查一批,规整一批,而且对于发现有安全隐患的学校食堂,坚决做到“回头看”,保证切实整改落实到位,不断提高食堂管理质量。
重庆市南岸区:
保障中小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重庆市南岸区把中小学生饮食安全列为“书香南岸,幸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一项惠及民生的基础工程、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从中小学食堂入手,不断夯实基础,创新管理,切实保障了全区10余万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格局大,基础建设标准化
一是统筹规划。着眼中小学优质均衡发展,将学校食堂建设纳入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规划之中,拔高建设标准,先后建成79个标准化学生食堂、8个市级示范食堂。二是常态投入。将食堂建设纳入年度经费预算,年均投入300万元以上的专项经费用于新建和改建食堂,全区中小学食堂100%达到A级标准。三是专项建设。2014年以来,分批投入经费600万元,为全区中小学配置标准统一、形制统一的校园直饮水供给设施,免费保证全区中小学生喝上安全、便捷的直饮温开水。
业务专,营养膳食科学化
研制学生营养食谱。委托专业机构研制出台了《重庆市南岸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午餐食谱》,作为各集中用餐学校《营养午餐菜谱》,保障学生营养摄取科学。
成立学校膳食委员会。各校成立了66个由学校主要负责人、师生代表、家长代表参与组成的“学校膳食营养委员会”,监督指导学生饮食搭配科学。
培训营养从业师。培训懂饮食、会管理的教师或后勤人员,专业指导学生营养午餐的搭配,全区共有45人获注册营养师从业资格证。
管理细,日常流程制度化
推陈出新。探索推行学生食堂安全“十个一”工作法,即要求学校做到每天一次食堂工作检查、每日一位校级领导陪餐、每周一次食堂工作小结、每周一次菜谱公示、每月开展一次食堂工作大检查、每月举办一次食堂从业人员业务学习、每月召开一次膳食管理委员会例会、每半学期召开一次食堂工作专题行政会、每学期考评一次食堂工作、开辟一个食堂工作投诉渠道。“十个一”保证了学生吃得营养、吃得安全。
落实责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食药监、区教委、发改委、卫计委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南岸区中小学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逐级落实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层层签订工作责任书,形成了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监管实,安全督查常态化
组建监管队伍。区教委聘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0余人担任食品质量及安全监督员。定期与不定期对学校进行工作检查,督查学校配餐质量与管理水平。
实施多维监管。探索建立“政府统筹——部门主管——学校监管——家长参与——社会监督”的五级联动多维监管体系,实现学生饮食安全监管无真空、常态化。
强化日常考评。将全区中小学食堂管理纳入学校学年度办学目标督导考核,实行扣分量化制;区教委会同区食药监等部门实行月考季查,结果纳入学校年度综合考评范畴。
四川省成都市:
建立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为保障广大学生在校就餐安全,成都市教育局紧密联系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实际,以健全机制、强化制度为抓手,创新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初步形成政府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学校食品安全自觉管理、社会各界参与监督的新局面。
强化三项制度
强化学校食品安全培训制度。一是将食品安全知识纳入新任校长培训内容。二是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常规培训制度,每年列支专项培训经费,委托专业机构组织多期有关食品安全、卫生防病的专项培训。
强化学校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制度。多年来,中小学校一直通过设立伙食委员会、设立食堂开放日等形式,让教师、学生、家长代表参与本校食品安全的民主管理。2014年,在全市公开招聘了32名学校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经培训后深入中小学校监督食品安全工作。
强化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制度。从2011年开始,每年印发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组织开展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健全四项机制
健全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病形势研判机制。由市教育局、市食药监管局、市卫计委联合,对一段时间内的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病形势进行分析讨论,并确定学校下一阶段防控工作重点,形势研判每年春、秋两季各组织一次。
健全信息通报机制。市食药局、市卫计委分别向市教育局通报食品安全监督、食品安全抽检、传染病学校卫生监督等情况;市教育局向市食药局、市卫计委通报在食品安全、卫生防病工作中发现的主要问题等。
健全食品安全约谈机制。2013年,市教育局在全市正式实施“学校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病工作约谈制度”,对可能存在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病隐患的学校,由属地教育行政部门约谈学校主要负责人。
健全与专业机构协作机制。与四川大学公卫学院、四川大学公众健康研究所等专业机构建立协作机制,利用专业机构的优势为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开展五项创新
实施学校食堂大宗食品原料配送制度。统一配送以区(市)县为单位,将学校食堂米、面、油、肉等大宗食品原料纳入配送范围。
编写健康教育知识读本。2015年正式出版了《中小学营养与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知识读本——我的健康我做主》。
实施学校卫生工作人员岗位培训制度。2014年,开始学校卫生工作人员岗位培训试点,2015年在全市全面展开。
建立学校综合卫生监测点校。2014年,在全市选取25所学校作为学校综合卫生监测点校,并开展监测工作,掌握中小学生健康和学校综合卫生状况,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组织食品安全健康教育赛课。从2013年开始,分别组织校-区-市三级以“学生食品安全与膳食营养”为主题的健康教育赛课活动。
河南省信阳市:
为学生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学校食品安全事关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健康。多年来,信阳市教育局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在加强校园食品安全方面,加大投入,强化措施,狠抓管理,为学生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高标准建设
近年来,信阳市不断加大食堂建设投入。2010至2015年共投入4.3亿元,推进学校食堂规范化建设,新建、改建学校食堂992所,建设面积32.2平方米。学校食堂的主食库、副食库、粗加工间、操作间、储藏室、售饭间、消毒间、更衣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同时,先后投入3036.8万元,逐步更新了学校食堂内部设备,不锈钢化水平逐年提升。
目前,全市共有54所学校荣获“河南省中小学校一级食堂”称号,为安全、方便学生饮食创造了优越条件和物质保障。
严要求管理
为了让学生吃得健康营养,信阳市教育局要求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必须依法经营,所有中小学食堂必须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后方可经营,逐步淘汰了个人承包经营模式,继而转为学校自主经营或通过招标引进具有大型学校食堂管理资质的企业托管经营。
各学校都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伙食管理委员会,对学校食堂进行管理、监督。所有从业人员都取得了健康证和培训合格证。
在规范食品采购贮存、加工、留样、配送等环节的管理方面,要求学校食堂必须做到食品原料定点采购,加强索票、索证,落实进货查验制度,坚持记录形成“日台账”。
坚持实行校级领导陪餐制度。坚持每学期举办学校食品管理人员培训班制度,分别开展校级领导、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三个层面的培训,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坚持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对学校食堂食品进行满意度调查,并把调查结果做为对食堂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奖惩依据。
多角度宣传
为了普及学生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市教育局结合全市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工作,要求各县区中小学以课堂为主要阵地,开齐开足健康教育课,有系统、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食品安全知识。
充分利用校报、班会、校园广播等各种形式,同时结合教育系统“安全生产年”和“食品安全宣传月”等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真正让广大中小学生对食品安全健康理念进脑入心。
全方位督查
每学期开学,除了在全市教育安全大检查活动中对食堂卫生安全进行重点检查外,每学期组织一次全市中小学校食堂卫生安全专项督导,并在结束后对各县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市通报。
此外,市教育局积极配合市食安办、卫生、质监、工商等部门到学校和周边开展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及执法活动,切实保证食品安全工作不漏盲区,不留死角!
湖北省宜昌市:
强化日常监管 确保食品安全
为做好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宜昌市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责任,在落实法规文件、规范服务、保障学生安全、建章立制和人员培训上下功夫,保障了全市校园的食品安全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落实常规,加强日常监管力度
组织专班在工作中进一步落实学校春、秋季开学期间的后勤保障工作。对学校食堂环境卫生、从业人员管理、食品加工操作流程、食品采购贮存、清洗消毒、食品添加剂使用规范、食品留样等管理环节进行系统检查,并进行了情况反馈,对存在问题的学校进行了通报。督促各地各校对照《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上公布的“校园周边‘五毛食品’消费警示”清单》,逐一对照本地本校校园店上柜商品,发现相关食品,立即封存,通报处理。
加大投入,提升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水平
实施“明厨亮灶”工程、推进“阳光厨房”和“放心食堂”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学校(含幼儿园)741个学生食堂,A级学生食堂115个,B级学生食堂432个,B级以上学生食堂达73.8%,其中已经建成“阳光厨房”174个。利用改薄契机,2014年来,全市共投资两亿多元新建和改造学生食堂376所,全面推进阳光厨房建设,部分县市视频监控食堂100%全覆盖。
开展竞赛培训,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
通过举办全市学校首届学校食堂厨师技能竞赛活动,并抢抓活动契机,聘请宜昌市烹饪协会、市烹饪学校等专家给选手们做专业培训,使参赛选手既交流了技艺,又提高了技能,得到了各单位的一致好评,有效提高了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邀请省市专家,从《新食品安全法》解析、食品安全基本常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和风险概念、食物中毒预防原则、食品添加剂及其他化学物质管理、食品安全事故案例及突发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等方面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堂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堵住源头,规范定点采购原材料
根据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共合作的要求,食品采购中,始终坚持对供货商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登记证》,《税务登记证》,《健康证》等进行严格审查。大量商品的采购,实行“集体考察,集体定点,集体定价”的采购机制,对原材料蔬菜的采购由组长,副组长共同询价,把关质量,通过定点采购,索要票据,从源头上堵住了不合格食品流入学校。
强化养成教育,开展“周营养食谱”收集编撰工作。学校食堂全面推行“每周营养食谱”及“每天菜价”公开制度。积极探索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以饮食文化、厉行节俭为主题的养成教育活动,大力开展“社会家长品餐评餐”活动或“最佳营养食谱”评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