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中盐董事长李耀强:盐改以食盐专营为基础是科学选择

2016-05-30 新华网 474 0
核心提示:  新华网北京5月27日电(记者娄奕娟)国务院日前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持续十年之久的食盐专营制度
  新华网北京5月27日电(记者娄奕娟)国务院日前印发《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持续十年之久的食盐专营制度改革方案终于尘埃落定。为何本次盐改引入竞争,却没有完全打破食盐专营?5月27日,中国盐业总公司董事长李耀强做客《新华访谈》时回应说,这一改革方案是在坚持食盐专营制度基础上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逐步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盐业管理体制。
  李耀强表示,本次改革方案着眼于盐业行业出现的问题,按照问题导向提出了四个完善的改革措施,分别是:完善食盐定点生产资格,完善食盐批发资格,完善食盐专营化监管体制,完善盐业法律法规体制。根据《方案》,在完善食盐专营制度的基础上,盐改还将重点推进四项改革,包括改革食盐生产批发区域限制、食盐政府定价机制、工业盐运销管理、食盐储备体系。
  李耀强认为,盐业改革后,生产企业可以直接进入流通和销售领域,以自有品牌开展跨区域的销售活动,以优势企业为龙头打造打造产销一体化集团,有利于还原生产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批发企业通过实行跨区域经营,也有利于打通流通环节,打破贸易壁垒,通过竞争进一步释放盐业体制活力。
  针对本次盐改为何没有完全打破食盐专营的疑问,李耀强表示,这需要从中国市场阶段性特征来分析。目前我国盐业面临供给侧结构性的问题,总体来看盐产品供过于求,但同时供给质量不高,效益低下。我国盐产品年产销达到了9600万吨,是世界第一,但是受到市场分割和产业链分割影响,盐业主体出现小、散、乱、多的状况。
  以食盐为例,全国食盐消费量约为1000万吨,但是现有生产食盐定点企业就有99家,年产能达到了4800万吨,是消费量的近5倍,此外还有各级批发企业2000余家。盐业劳动生产力比较低,产能也相对过剩,技术创新不足,工艺装备落后,产品综合能耗高,结构调整进展缓慢,规模扩大的同时并没有能够实现质量和效益的同步提升。
  在李耀强看来,盐业市场的竞争是把双刃剑,需要把握好度。对内部经营主体来讲,生产企业无法直接参与市场,导致创新积极性不高,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开发创新潜力没有得到有效挖掘,市场需求得不到满足,对此应通过竞争来解决这些问题。
  然而,盐业市场容量有限,过度地竞争就会产生不利现象。从发达国家来看,盐业市场应形成一种适应市场特点的有效竞争,如美国现在只有六大盐业企业。若过度竞争,在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产能过剩,企业为了生存一定会打价格战,有可能牺牲质量,甚至于产品的安全,对消费者不利。
  李耀强表示,目前的改革方案一方面既看到了市场因缺乏竞争而造成的弊端,需要通过竞争来解决问题,同时又看到市场本身不大,现有经营主体较多、产能过剩的情况,此外还考虑到了食品安全监管有一个需要不断提高的过程。综合以上因素,在坚持食盐专营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比较适宜。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