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借着“互联网+”的东风,外卖O2O的发展态势如火如荼,但令人担忧的是,“互联网+”或许帮助解决了餐饮业的效率、成本、集中度、用户体验等许多方面的问题,但在食品安全这一最基本的要求上却屡屡曝出漏洞。或许,“互联网+餐饮”是时候放弃舍本逐末,回归餐饮业的本质。
外卖O2O有多火?看一组数据就知道。2014年,我国外卖O2O市场交易规模为943.7亿元,同比增长51.5%,占整体餐饮业的比重约为3.5%;外卖O2O用户数量1.89亿人,占中国网民数量的1/3。并且,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外卖O2O用户将不断上升,预计至2017年外卖O2O市场交易规模可突破2000亿元。
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对于我国餐饮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提高集中度、创造全新用户体验与消费场景有着巨大的作用。然而,在食品安全这一更加基本也更加关键的问题上,“互联网+”的加持却并没有令外卖O2O变得多么令人放心。据媒体报道,外卖O2O背后的无照经营、“脏乱差”问题相当严重,许多外卖食品的制作店铺隐匿在脏乱差的城中村里,污水横流的厨房让人望而却步,随地放置的食物让人触目惊心,餐饮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状况更是让人难以接受。有媒体统计,在广州的某条街道,约四成餐饮商铺有接入外卖O2O平台,但卫生条件合格的只占到其中十分之一,证照不全者更是比比皆是。
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监管缺位无疑是首当其冲的原因。在媒体记者的调查中,有些餐饮店老板直言,外卖O2O平台都是主动派员上门邀请他们加入,店主只需提供身份证和照片就可以,根本不需要看什么证照。除此之外,面对外卖O2O这一“新生事物”,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以及社会监管也都相对滞后,难以对其形成有效威慑。
当然,不得不承认,我国餐饮业本身也存在诸多“先天不足”的问题,让外卖O2O也无法独善其身。比如,我国餐饮业缺乏知名连锁品牌,绝大多数快餐是个体经营,这就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如食材难以溯源,地沟油猖獗,食品添加剂滥用;制作工艺仰仗厨师个人,出品质量不稳定;服务水准看个人,缺乏培训机制,老板不重视,员工不积极;散、小、乱、差的现状造成后端的供应链整合也无从下手。总体而言,日益增长的外卖需求与低下的快餐供给水平形成了巨大反差,而仅仅作为一个“互联网中介”角色而存在的外卖O2O平台无力解决这么多的问题,也没有责任和义务去解决这么多的问题。
我无意为外卖O2O平台开脱,只是明确一点:目前外卖O2O所暴露出的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以整个餐饮行业的现状为背景的。要解决外卖O2O所存在的问题,要回到餐饮业本身当中去寻找症结。短期内,我们或许无法看到餐饮业整体出现一蹴而就的巨大提升,但在加强监管这一点上,却完全可以迅速地采取行动。长期内,我们或许无法期望“互联网+”像魔法一样令整个餐饮业改头换面,但却完全可以把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变革机遇,实现“弯道超车”。
一定要清楚的一点是,外卖O2O再怎么红火,它也只是一个新的销售渠道。外卖O2O卖的终归是食品,食品终归是要服务于人的胃口。外卖O2O让这项服务变得更加方便,但在方便之前,安全、健康、可口等本质要求仍然缺一不可。赵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