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一个全球性问题。欧盟作为世界上法制最完备、经济最发达、科技最先进、公民生活质量最高的地区之一,曾屡屡遭受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冲击,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欧盟是全球食品安全危机高发地区之一,疯牛病牛肉、李斯特杆菌肉制品、变质饮料和受污染巧克力等事件层出不穷,严重暴露了欧盟食品安全政策的缺陷。
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危机
首先要提的就是曾经震惊世界的疯牛病引发的病牛肉危机事件。1986年,英国就开始发生疯牛病。1996年3月,英国政府宣布新型克雅氏病患者与疯牛病有关,整个英国乃至欧洲“谈牛色变”,短短几个月中,欧盟多个国家的牛肉销售量下降了70%。2001年,新一轮疯牛病相继在法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发生,欧盟各国的牛肉及其制品销售遭受重创,35万工人失业,政府为此承受每年上百亿欧元的经济损失。疯牛病不仅影响了欧洲居民的食品安全和生活消费习惯,还制造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相继发现该病传染患者,并不断出现死亡病例,仅在英国就有120多人死于该病。由于该病发病潜伏期较长,有专家预测此后10~30年受此影响的死亡人数会成倍增长。
1999年,比利时维克斯特饲料公司把被二恶英污染的饲料出售给上千家欧洲农场和家禽饲养公司,造成欧盟生鲜肉类和肉类深加工产品的重大污染,整个欧洲陷入极大恐慌之中,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都禁止从欧盟进口肉类产品。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再起。比利时150多名儿童因喝了受污染的二氧化碳灌装的可口可乐而出现严重不适症状,卢森堡、荷兰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饮料,三国政府下令撤下所有正在销售的可口可乐。2000年初,法国古德雷食品公司生产的熟肉酱和猪舌中发现含有致命的李斯特杆菌,危机涉及全国19个省,至少9人死亡,其中包括两名新生婴儿。2001年9月,英国和爱尔兰等国相继爆发了口蹄疫,危机持续了11个月,欧盟国家肉类市场全面萎缩,饲养户和商场损失惨重,消费者再次陷入恐慌中。近期,英国再次受到口蹄疫情威胁。2006年,世界著名巧克力食品企业英国吉百利公司因管道泄露导致清洁设备污水污染了巧克力,使42人因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巧克力而发生食物中毒,公司紧急在欧盟和全球范围内召回上百万块巧克力。
为何频频出现食品安全危机
标榜拥有世界上最严格食品安全制度的英法等西欧发达国家,为何会频频出现食品安全危机呢?在危机爆发后,又为何不能有效控制危机、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灾难过后,欧盟委员会和成员国政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检讨,公众也以空前热情参加了讨论。几次食品安全危机的表面原因在于欧盟国家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督措施出现了漏洞,原有的制度只关注终端上市产品,严重忽视了产品的原料安全、动物自身防疫安全和生产过程安全。但深层次分析,是欧盟的食品安全政策和体制出现了问题,最终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频爆发,从小事故演变成大危机。
欧盟食品安全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欧盟缺乏一部所有成员国必须共同遵守的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危机爆发时,各成员国都按照本国的食品安全法律处置,欧盟委员会由于职权领域范围的限制和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指导工具,根本无法、也无力采取任何实质性措施,导致欧盟内部出现各成员国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混乱局面。
欧盟缺乏一个统一的食品安全管理事务机构。各成员国自行处理相关问题,无法有效互通情况、采取共同的应对措施。同时,各国食品卫生和科研机构之间没有建立密切协作的合作网络,无法分享有关成果和经验。
欧盟缺乏一部统一的食品安全危机应急处理与预警分析的行动机制。20世纪70年代后期,欧盟逐步开始在其成员国中间建立一些食品安全信息快速反应的措施,但在实际操作上,由于法律的严格限制和欧盟一体化不断扩大的因素,这些措施覆盖面有限,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欧盟缺乏一个统一、透明和公开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平台和交流渠道。在危机出现时,有的成员国出于政治选举、经济发展等利益考虑,故意隐瞒真相、封锁信息,有的国家为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有意夸大危机爆发国的食品危机后果,导致公众无法掌握真实情况。同时,欧盟没有建立与消费者公开对话、相互沟通信息的管道,导致市场利益集团、非政府组织、公民社团和普通民众无法得知真实信息,对欧盟和成员国政府怨声载道。
食品安全危机使广大公众产生了巨大的恐慌心理,对成员国政府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对欧盟单一市场建设和欧洲一体化前景深感失望。欧洲一体化5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在重重食品危机下面临被全面颠覆的危险。
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
欧盟委员会在反思、检讨和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始构建统一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
首先是制定了一套统一、完善和操作性强的食品安全法规。欧盟对原有的相关制度进行了改革,2006年1月,又颁布实施了新的《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新法规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食物链,实现了从最初级原料、生产加工环节、终端上市产品到售后质量反馈的无缝隙衔接,对食品添加剂、动物饲料、植物卫生、农药残留物、转基因生物、食品链污染和动物卫生等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薄弱环节进行了重点监督。新规大大提高了食品市场准入的标准,增加了食品安全的问责制,强化了对不合格产品的召回制,更加注意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法规要求所有成员国必须无条件遵守,如有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出现在欧盟市场上,无论是哪个成员国生产的,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其市场准入资格。法规对欧盟以外的国家生产的食品也做了明确规定,所有进口食品的安全与质量必须满足欧盟食品法规的要求,否则不准进入欧盟市场。
其次是成立了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该机构于2002年组建,2005年在意大利正式挂牌成立。欧洲食品安全局的职责范围很广,统一负责欧盟境内所有食品的相关事宜,负责监督整个食品链安全运行,根据科学证据做出食品危机风险评估。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牵头建立一个与成员国有关机构进行紧密协作的网络,下设专家委员会和科学小组,为制订政策和法规提供依据。
再次是建立快速反应的预警系统。欧盟于2002年对原有的预警系统做了大幅调整,实施了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它是一个连接欧盟委员会、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以及各成员国食品与饲料安全主管机构的网络。系统明确要求各成员国相关机构:必须将本国有关食品或饲料对人类健康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风险、以及为限制某种产品出售所采取措施的任何信息,都通报给欧盟快速报警体系。系统将收到的有关信息整理编研后,按照相应程序上报欧盟委员会,转发欧盟有关部门,通知预警体系内的其他成员。一旦发现来自成员国或者第三方国家的食品与饲料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而该国又没有能力完全控制风险时,欧盟委员会将启动紧急控制措施。该系统运转后,发出了大量信息通报,内容不断深化,数量逐年增加,2005年达到了近7000条信息,比较有效地实现了对食品和饲料安全的监测预警。
与此同时,欧盟积极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建立了及时快捷的信息发布制度。信息经过认真审核和合理评估,以诚实负责的态度向消费者说明情况,并告之欧盟所采取的与风险规模相适应的措施,提醒消费者注意加强自我保护。信息交流方面积极欢迎非政府组织和普通公众的参与与互动。此外,欧盟还加强了与联合国有关组织、环欧接壤地区以及美国与中国等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的国际合作。今年6月,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就地中海区域的食品安全问题与有关国家和组织举行了国际研讨会,7月又与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签署了双方合作协议,近期以来也明显加强了与中国有关部门的密切联系,表示要本着合作和不敌对的态度来处理相关食品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