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

深圳检验检疫局非传统安全理论实证研究成果展示

2015-11-19 中国国门时报 353 0
核心提示:编者按:深圳检验检疫局在口岸安全治理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和研究素材。自2014年底承担国家质检总局课题非传统安全视域下质
编者按:深圳检验检疫局在口岸安全治理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和研究素材。自2014年底承担国家质检总局课题“非传统安全视域下质量和安全治理体制机制的实证研究”任务以来,该局运用非传统安全理论,对口岸检验检疫工作进行全面审视,确定在深圳口岸开展“大车流”“大客流”“海港生态安全”“跨境电商新业态”“空港食品安全”等具体实证工作,重点分析检验检疫部门在确保口岸安全,场域安全的相关实践活动,形成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本期刊发部分成果,以期进一步完善非传统安全理论体系,深化理论成果应用转化,提升非传统安全视域下口岸安全治理工作水平。
非传统安全理论视角下检验检疫口岸稽查工作思考深圳皇岗检验检疫局 余 宇目前,皇岗口岸日均出入境客、货运车辆约2.5万辆次,高峰时达3.8万辆次,占深圳口岸总量的53.7%,居深圳口岸首位。“大车流”是皇岗口岸的突出特点,而大通关、检验检疫区域一体化等工作机制,要求检验检疫部门认真研究“放、管、治”工作要求,推动“大车流”快进快出、大进大出。通过运用非传统安全理论前伸、后延、中转、外联、应急反恐的工作思路,分析口岸“大车流”从起点到终端的风险传播链,可以发现口岸稽查工作在加快口岸通关速度和落实“放、管、治”工作要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充分运用非传统安全理论,优化口岸稽查工作,实现维护场域安全与提高通关效率“双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充分发挥口岸稽查的“前伸”作用,推动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采取完善电子通道系统、与香港道路货物资料系统对接等方式,建立口岸检验检疫信息平台,准确获取入出境集装箱、货物、进出境企业、出入境人员的检验检疫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风险分析建立口岸出入境货物“负面清单”。货检部门对大部分“负面清单”外的货物快速验放,少部分“负面清单”内的货物加强抽查。稽查部门通过风险检测和风险分析,对进出境车辆随机布控、规则布控、特定布控,侧重疫区货物、废旧物品、危险化学品和鲜活食品等高风险入境货物的稽查监管,有的放矢开展进出境车辆、货物、人员及其携带物、企业的稽查行动,实现“有效稽查、精确打击”的目标。建立基于非传统安全风险分析的监管机制,既能使大部分低风险货物快速通关,又能强化高风险货物的监管。
充分发挥口岸稽查的“后延”作用,推动检验检疫流程优化和企业信用管理。对口岸稽查查获的不合格货物、危险化学品、退运货物、疫区来货、食品与消费品等问题的流向追溯,进行非传统安全风险信息汇总与风险分析,为货检、检务等部门提供检验监管的工作建议,共同探讨检验检疫流程优化。与此同时,收集口岸稽查查获的逃漏检企业、车辆信息,将其违法违规行为纳入海关、国税和工商等部门的企业征信系统。根据不同的企业征信等级实施不同的监管模式,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给予通关便利化措施,对信用等级低的企业加强查验,通过口岸稽查丰富质量引导手段,深入推进企业诚信管理,推动多部门企业信用信息互通共享,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充分发挥口岸稽查的“外联”作用,优化和整合口岸执法资源,跨部门联合执法,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推动大稽查工作机制建立。对内探索与检验检疫旅检、货检等部门开展联合稽查,形成联合执法长效工作机制,弥补个别部门存在的执法力量不足、执法权威性易受到挑战、行政处罚难度高等问题。对外探索与海关等部门联合行动,推动通关协作,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和执法互助,共同打击逃漏检和走私。针对当前各口岸稽查工作缺乏协同性、联动性、针对性和权威性,以及对出入境逃漏检等违法违规行为震慑作用不够明显等问题,加强稽查工作的宏观统筹管理,各口岸联合开展统一指挥、统一时间、统一重点、统一尺度的全局性大稽查行动,实现“法制化、规范化、集成化、信息化”的“大稽查”工作机制。通过口岸稽查的外联作用,形成全方位的立体执法网络,从保障点上的“国门安全”扩大至保障面上的“场域安全”。
充分发挥口岸稽查的“应急反恐”作用,推动建立质检部门应急与反恐处理机制。口岸稽查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与应急反恐工作的突发性具有契合点。在目前口岸稽查工作基础上,通过软硬件改造,使稽查部门成为质检系统应急反恐的平台。在各口岸稽查部门配置和更新稽查用车,升级电子稽查系统、增加车牌识别系统、增设移动通讯指挥系统,使稽查用车成为通讯指挥的平台;在稽查车顶增加核与生化辐射检测探头,具有对入境货物移动辐射检测功能,使稽查用车成为反恐工作的平台;在稽查车内安装移动办公系统、增设办公相关设施,使稽查用车成为移动办公执法的平台。各口岸稽查车辆与质检系统12365指挥中心联网,形成以质检系统12365指挥中心为核心、各口岸稽查用车为功能终端的应急反恐网络。各口岸稽查部门实现统一调度、随时出击,成为口岸应急反恐的利器。
把脉潜存风险因素 构筑食品安全屏障深圳机场检验检疫局 贾丽平 邹荻菁作为“非传统安全”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民生与社会稳定,越来越被社会大众所关注。作为中国第四大航空港,深圳机场口岸航线及客流量日益增多,其潜存的风险也不断加大。为切实维护群众健康及机场口岸场域安全,有效构筑起国门安全屏障,深圳机场检验检疫局积极应对各类非传统安全因素,因时而动,因地制宜,以风险把脉为导向,以动态监测为抓手,以质量管控为重心,积极构筑空间场域安全整体框架,有效保障了深圳机场片区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
整体构建,差异管理,构建机场航空食品安全框架航空食品是提供航空运输这一特定环境中的人食用、饮用的一切物品,供应量大、涉及范围广,确保其卫生安全,是维护旅客、机组人员身体健康,确保航空飞行安全的必要前提。目前,深圳航空食品配餐公司有两家,航空食品年均供餐量达2000万人份。航空食品生产工艺流程复杂、生产保存要求高、运转周期长,包括食材的采购与储存、原材料加工,餐食制作,综合装配,过渡冷藏、运送装机、机上供餐服务等多环节,卫生质量控制比一般食品困难;且航空食品种类繁多,生冷食物及高蛋白、高糖类食品多,产生航空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很大,而航空旅客又具备分布广、流动性大、流动速度快等特点,一旦发生航空食源性疾病,将威胁到旅客和机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直接影响航空安全。
鉴于以上因素,深圳机场局着眼于非传统安全因子的整体性、多变量特征,采取以建章立制为总体规范,以“差异化监管”模式为重心,着力构建“三级帮扶”全方位立体式防护网络:在制定企业进货查验验收制度、产品出厂检验制度、日常卫生监督制度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保证全程监管无死角基础上,通过长期检测抽样和数据分析,制定了一套差异化管理检验监管方案,根据风险大小对不同类型的产品实施差异化监管,产品风险越高,监管力度越大,抽查检验比例越高,强化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同时构建起深圳机场局、卫生监督科、卫生监督员与航空食品公司、公司质控部、公司质控员三级业务联络机制,促进信息共享,强化风险分析,及时掌握企业信息动态,积极帮扶其提升质控水平,如提前介入深圳航空公司配餐部新改扩项目,为其提供技术支持,指导其通过了ISO22000体系认证,成为民航系统首家CNAS认可实验室,同时积极发挥品牌辐射带动效应,逐步建立起科学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保障了航空食品场域安全。
示范引领,动态监管,打造机场餐饮质控安全平台深圳机场口岸餐饮单位占整个深圳口岸区域内餐饮单位的70%以上,日供餐量达7万人份,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繁重,且具社会关注度高、供餐时间长、就餐人流量大、加工区面积小、突发情况多等诸多难点,深圳机场局着眼于非传统因子的全空间、动态性特征,着力从两大方面保障机场口岸食品安全。
一方面,积极创建多层次、全方位、全业态的“A级餐饮示范区”平台,以国内首个机场优质餐饮服务示范区——深圳机场口岸餐饮服务单位A级示范区正式挂牌成立为契机,全面增强餐饮单位的主体责任意识,促进餐饮服务业诚信建设,推动餐饮单位规范发展;同时,充分发挥示范区餐饮单位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促进机场口岸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另一方面,对辖区餐饮实施动态分级管理:一是实施食品安全等级评定全覆盖,等级评定以HACCP理论为指导,确定餐饮企业的许可管理、人员卫生、场所环境、设施设备、采购贮存等13个项目28项内容为关键控制点,进而实施量化检查,并根据企业食品安全情况对其食品安全状况给予A、B、C三种等级评定。目前,深圳机场局对辖区内所有符合评定级条件的餐饮业均完成了食品安全等级分级工作,食品安全等级评定覆盖率达100%;二是实施差异化管理,根据食品安全等级评定情况,对辖区内的餐饮企业实施分级管理及差异化监控,即根据评定级别的高低,对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日常监管和抽样检测,有效构筑起机场餐饮质控平台。
以标准化和信息化推动口岸生态安全建设深圳盐田检验检疫局 吴庆辉 刘亮山中共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就是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生态安全。在盐田港开展创建国际生态安全示范港工作中,检验检疫部门通过标准化和信息化,推动区港一体化,以全面提升生态安全治理水平保障场域安全,提高港口防控外来生态风险的能力,力将盐田港建设成为保障深圳东部湾区生态文明的桥头堡。
标准化和信息化是国际生态安全示范港的实现路径港口是国际贸易人员和货物的集散地,也是生态风险因子出入的通道,是防控生态风险的一线阵地。作为非传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安全具有鲜明的场域特征,如广泛性、长期性、不确定性和关联性,威胁生态安全的风险也非“一点”“一线”或“一面”,而是具有隐蔽性、扩散性、多样性和转化性的特征。因此,保障港口的生态安全需要港口从业单位、港口监管机构和地方政府等多方构建一个领域交叉、场面交叠、部门交错,甚至影响跨国的“安全场域”,通过以标准化和信息化为主的多项措施来推进区港一体化,实现场域防控的前伸、后延、中转、外联、应急、反恐等功能。
标准化是区港一体化的基础,也是实现区港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借助标准化,港口监管机构研究风险因子的发生、发展和消除规律,科学制定风险分析程序和处置措施,为港区各单位协同防控生态风险提供普遍认可的规则,从而实现风险防控的科学管理。另外,标准化为盐田港创建国际生态安全示范港经验在国内外的推广提供基础。
信息化是区港一体化的技术支持,在实现区港一体化过程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的地位。借助信息化,港口从业单位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分析和处理各类生态风险信息,为港区各单位高效监控和处置风险因子提供平台,全面提升口岸防控生态风险的智慧程度。另外,信息化确保“盐田·国际生态安全示范港”在国内外的领先地位,使示范港具有真正示范意义。
标准化和信息化是国际生态安全示范港的核心内容深圳以港区生态安全为导向,在盐田区政府的主导下,在盐田检验检疫局的指导下,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共建,通过开展八大能力建设应对港区八大风险,借助信息化和标准化整合区港风险防控资源,规范风险防控操作,逐步形成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捷、处置及时的高效管理机制。
在标准化方面主要加强盐田港生态安全指标体系构建,包括建立完善的港区环境监测体系,将监测指标及其限定值标准化;建立生态风险信息的收集、分类、监测、识别、发布的标准体系,将生态风险防控标准化;建立完善的出入境产品检验监管体系,将进出口产品的进出口前、查验中、通关后的风险管控标准化;探索研究盐田港防控外来生态风险的GEP核算体系,将外来生物防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外来产品安全,以及港区的环保建设等工作核算方法标准化,用数据和价值评价港口为地方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
在信息化方面主要加强港口系统平台建设,包括完善“易行港”系统,全面收集出入港区货物、人员和交通工具等信息,构建生态安全基础数据库;完善检验检疫全申报系统,构建生态风险信息数据库;完善检疫处理综合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检疫除害处理工作;开展区港各单位系统的整合建设,加快港区各单位系统兼容互认;完善进出闸口的港运通智能卡(PCC)系统,实现设备交接的无纸化等,不断提升港口的智慧化水平。
国际生态安全示范港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为有效防控外来生态风险,保障地方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地方政府、港口从业单位、以及相关职能单位的联合共建,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检验检疫指导、相关部门协作”的创建机制,以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加快智慧口岸建设,积极制定口岸核心综合能力等领域创新性、引领性标准,将口岸功能延伸到辖区,推动区港一体化,构建“区港场域安全”,夯实国际生态安全示范港建设基础。在保证港口正常运作的同时,“盐田·国际生态安全示范港”创建者通过开展生态安全示范港建设提升港口生态风险防控能力,在生态安全建设方面取得初步成绩。
在港区环境保护方面,目前盐田港已建成11个溢油监测点,配以溢油防污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小组,有效防控油污对海洋的污染。同时,盐田港加大油改电、油改气和岸电项目建设,大幅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改善港区空气质量。目前已完成港区220台龙门吊中170台纯电动力和32台混合动力的改造,剩余未被改造的18台仅被用于应急情况处置;已购置341台LNG拖车,为我国首家试用LNG拖车的港口;计划于今年底完成覆盖5个集装箱泊位的2套可移动式码头船舶岸电系统建设。
在外来生态风险防控方面,2015年前三季度,盐田口岸共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8603种次,检出不合格货物5983批次,涉及货值金额4.5亿美元,检出禁止入境的澳大利亚冻牛蹄筋、首次从美国原木中截获红足楔天牛等;检疫出入境船舶9161艘次,检出阳性船舶28艘次;检疫出入境人员14.7万人次,发现病例28人次。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检疫除害处理2163艘船舶、310.6万个标准集装箱,有效防控了可能随运输工具传入的外来生态风险因子。
口岸核安全治理能力提升路径探索深圳罗湖检验检疫局 杨家琦 杨晓华 何小兵 颜 平罗湖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约24万人次,高峰期可达40万人次,占全国出入境旅客总数的25%。对比核泄漏事件,“大客流”口岸核恐怖事件更具危害性,极易引发大范围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除直接导致健康影响外,还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影响,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因此,在国境旅检口岸构建科学有效的核恐怖防控体系是治理非传统安全涉核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此,深圳罗湖检验检疫局以非传统安全理论为指导,采取系统性研究,探索出以科技为手段、以人才为支撑、以制度为保障的核辐射防控体系。
一年来,罗湖局以专业化构建“大客流”核恐怖安全治理工作机制。具体包括:科技手段方面,联合清华大学研发口岸核辐射实时视频定位监控系统,直接悬挂于通道上方进行全通道监测,不需要旅客停留、站位,整个监测过程在旅客自由行进中无障碍自动完成。自2014年投入使用以来,该系统运作稳定,监测准确性高,漏报率低,在提高核与辐射监测能力、提高口岸验放效率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配套便携式核与辐射检测设备复测和携带物查验岗利用X光机及行人通道式核与辐射检测,三套检测设备互相补充、协同检测,使口岸核与辐射监测能力显着加强,满足了放管并重、维护场域安全的需要。人才支撑方面,建立健全口岸核反恐应急指挥与处置机构,持续性专业技术学习与培训,强化实战演练,提高工作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制度保障方面,建立反应快速、高效运行的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完善以检验检疫主导、口岸联检单位安全共建的联动机制。通过核安全综合防控体系的建设和实践,罗湖口岸实现了“大客流”条件下的无障碍监测以及入境通道核安全监控100%全覆盖,从而准确锁定嫌疑人、快速排除辐射危害。截至今年10月,平均每月报警22次,未发现系统漏报、误报,所有报警情况均得到有效处理。
结合罗湖口岸实际,罗湖局思考进一步提升口岸核恐怖安全治理能力的路径,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进一步提升口岸监控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一方面,涉恐识别智能化。将视频识别技术融入现有的辐射成像技术中,进一步提高辐射定位追踪的准确性,使系统具有一定的智能识别涉恐事件的能力,提高口岸核探测预警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网络信息一体化。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深度挖掘技术,将其他系统采集到的信息在统一的云数据平台上进行统一的汇总,利用信息之间的关联性深度挖掘有效信息,进一步提高口岸核反恐能力。
二是进一步加强核反恐专业化人员储备。继续加强技术人员储备,打造一支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专业队伍。进一步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和考核,组织专家进行相关的知识培训,定期开展实战演练,并将培训效果纳入绩效考核。为确保各类仪器设备能有效运转,按照相关要求对仪器设备实施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仪器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进一步加强仪器设备使用培训。
三是进一步完善核恐怖安全治理工作机制。通过健全组织机构、优化应急指挥体系、完善反恐应急预案、建立风险管理机制、落实信息报告制度、打造处置专业队伍、强化物资储备管理、持续保持与相关部门所建立的疫情通报、联系、协作处理机制、及时更新相关单位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各方面努力建立反应快速、高效运行的应急处置机制。进一步强化以检验检疫部门主导、口岸联检单位安全共建的联动机制。在现有良好沟通协作基础上,与海关、边检等口岸部门、与地方卫生、环保等专业机构、与地方政府反恐部门继续深入扩大多样化合作,形成检验检疫非传统安全治理的合力。此外,建立以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风险管理机制。把风险分析作为保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把风险管理作为强化检验检疫监管和服务的重要工具,全面建立风险监测、风险研判、风险预警和风险快速处置机制,实现对非传统安全涉核恐怖风险因素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
非传统安全理论在跨境电商监管中的应用分析深圳检验检疫局前海湾保税港区办事处 黄潇雨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基于网络平台的跨境贸易新形态,具有电子化、量单大、品种多、数量少等特点,物理单证和手工审核审批的检验检疫监管方式极易造成审核效率低下、丢漏单现象严重的结果,如何实现对跨境电子商务的有效监管,确保跨境电子商务商品的安全成为跨境电子商务检验检疫监管的一个难点。应用“前伸、后延、中转、外联”的非传统安全管理思路对解决跨境电商监管难题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建立检验检疫跨境电子商务监管系统,“前伸”风险管理。自2014年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以来,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发展迅速。2015年1月至9月,前海湾保税港区共备案进口电商176家,备案进口商品18320品种,累计入区货物668批次,货值6.26亿元人民币,完成订单并进口邮包522.11万单。深圳检验检疫局以跨境电子商务监管系统建设,强化了跨境电子商务检验检疫风险监管,即通过跨境电子商务监管系统对企业和商品实施风险监控,在企业开展业务前对企业和商品进行筛选,强化了事前把关在检验检疫监管中的作用,更加符合跨境电子商务对于监管方式的要求,极大地确保了商品的安全性。
强化溯源管理,“后延”事中事后监管。根据非传统安全理论中“场域安全”理论体系,跨境电子商务检验检疫监管应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管方式,检验检疫监管不仅只存在于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开展的事前与事中,在事后也应该发挥其作用,做到全程监管,而二维码溯源系统的推广给予了跨境电子商务检验检疫后续监管一个有力的补充。一方面,消费者可通过二维码快速获取商品的三单信息及商品中文详情,同时也能够利用二维码对商品进行反馈和评价。另一方面,二维码溯源管理解决了商品中文标签,检验检疫部门还可随时掌握商品的流向,对商品实施事中和事后监管,预计该系统今年年底将投入使用。
整合第三方检测机构,有效实现“中转”功能。2015年9月,由深圳局倡议,深圳市检验检疫协会连同国内外10多家知名检验认证机构共同发起的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检验认证联盟在前海正式挂牌成立。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检验认证联盟的成立,在规范行业、整合检验认证资源、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整合检验认证资源,规范检测认证行业。使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检验认证的专业作用,避免了因市场竞争带来的资源重复与浪费,促进了检验认证行业的健康发展。二是便利企业,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跨境电子商务检验认证联盟,将对行业价格与服务进行规范,使企业去任何检验认证机构都能够享受低价优质的服务,提高了企业对商品送检和认证的便利性和满意度。三是确定检验项目,统一行业标准。使联盟中的所有检验认证机构能够按照同一套标准来实施检验认证,避免了因为检验项目不同、检验标准不同而导致检验认证结果不同的情况出现。
拓展“外联”渠道,形成共建共治管理体系。进行跨境电子商务检验检疫监管,检验检疫部门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监管能力,还需要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和合作,充分地利用“外联”的作用。为此,深圳局积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加强与海关的监管合作。加快前海湾保税港区跨境电子商务检验检疫监管平台与海关监管平台的数据对接,届时企业的通关效率也将大大提高,监管工作也将变得更加简单、高效。二是加强与地方经贸管理部门的合作。深圳局与深圳市经信委开展信息化合作,共同构建“跨境电子商务公共信息平台”,并与深圳局跨境电子商务检验检疫监管系统实现对接。三是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战略。与深圳市科创委合作成功申报《跨境电子商务二维码溯源信息系统项目》应用示范。获得前海管理局对红酒快筛实验室600万的资金支持和办公场地支持等。通过积极主动的作为,使检验检疫工作赢得了地方政府重视,赢得了企业配合,赢得了社会支持。
举报0 收藏0 打赏0 评论0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新手帮助| 信息发布规则| 版权隐私|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广告服务| 积分换礼| RSS订阅| 违规举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