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至上
——深圳检验检疫局应对香港《食物内除害剂残余规例》纪实
本报通讯员 廖植飚 张剑锐
深港两地,一衣带水,唇齿相依。
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历史背景,使深圳成为内地鲜活产品供港的主要通道。
每天,经文锦渡口岸供港的蔬菜多达260批。供港蔬菜批次多、产品敏感性高、总体情况复杂,严守安全红线成为深圳检验检疫人肩负的重要使命。2014年8月1日,香港《食物内除害剂残余规例》实施后,深圳检验检疫局秉承《质量发展纲要》核心精神,严格落实“一个模式、十项制度”监管要求,全力保障供港蔬菜质量安全。《规例》实施一周年来,深圳检验检疫部门共监管内地蔬菜10.5万批、83.24万吨,合格率高达99.96%,供港蔬菜已连续二十年未发生过重大毒菜事件。
全流程监管
“要进一步完善供港蔬菜生产、运输、供给的监管链条。”2015年全国“质量月”活动启动后,深圳局局长、党组书记赵振拴在辖区蔬菜加工厂调研时要求。
近年来,随着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供港蔬菜种植基地陆续退出深圳地区,蔬菜加工配送成为主要经营模式。纪锋和钟遇安,是深圳局的两名工作人员。每天,他们都会穿梭在忙碌的蔬菜加工区域。核查蔬菜加工企业进出货台账、铅封台账、标识、出货清单,检查加工配送区卫生状况和化学投入品使用情况,核查不合格检测记录及处理情况,抽取蔬菜样品送检……这些工作环节,他们早已驾轻就熟。与此同时,文锦渡口岸视频监控室里,他们的同事正目不转睛地监控检查辖区30余家加工企业的进货、检测、加工及出货施封等环节,并通过电子监管系统查看蔬菜在种植基地、加工过程、口岸查验等全流程信息。
“通过派员下场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检验检疫部门实现了供港蔬菜在原料管理、检测、加工、出货、离境查验各个关键节点的全流程监管。”深圳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使用电子数据流的形式实施流程管控,避免了人工管理易出错漏的现象,解放了监管部门和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
全方位保障
“根据近3年检验检疫局检测出的不合格产品和相关自检情况,农安加工厂暂定上海青、菠菜、佛手瓜、娃娃菜为近期重点检测产品。”这是深圳局辖区一家加工厂风险防控指南里的一段话。
深圳局充分利用近10年来供港蔬菜普查工作积累的海量数据,结合不同季节、品种,分析可能存在的高风险物质,列出重点检测对象,为企业自检自控提供具体指导。
香港《规例》对360种除害剂7086个限量标准进行规管,要求堪称严苛。为此,深圳局从完善检测体系和分析控制体系双管齐下,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了质量管理水平。
从检测上看,蔬菜输港前可谓“过五关斩六将”,要通过企业自主检测、检验检疫监管抽样检测、口岸抽样检测三道程序;分析控制体系则包括企业自检自控、检验检疫警示通报、港方通报三个方面。
“今年以来,香港通报或深圳局检出氯氟氰菊酯农药残留超规例的情况共有8宗,涉及的品种有菜心、白菜、麦菜(3宗)、淮山、芥兰和苦瓜。请各企业加强源头管理和日常检测工作,以防出现氯氟氰菊酯超标的情况发生。”深圳局通过电子监管系统向企业发布此类信息,同时对香港通报的不合格产品及企业实施批批提供检测报告等风险控制措施,进一步保障供港蔬菜质量安全。
全维度服务
监管有界,服务无界。深圳局秉承“提升工作层次,延长成绩链条”工作目标,善于倾听企业诉求,主动延伸服务触角,实现优质服务和质量提升两不误。
宁夏被誉为“塞上江南”,目前已建成永宁县望洪镇、青铜峡市瞿靖镇、中宁县等多个供港澳蔬菜基地。深圳局工作人员在宁夏调研时了解到,当地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等气候条件,适宜生产优质农产品,当地出产的蔬菜绿色环保、清甜多汁、品质上乘。深圳加工厂的“精加工”蔬菜大多直接供应香港航空、医院、学校等场所,对产品优良的蔬菜有较大的进货需求。于是,深圳局主动跟宁夏检验检疫局沟通对接,牵线搭桥,将宁夏地区的好菜推荐给深圳蔬菜加工厂,促成供需双赢。目前,宁夏蔬菜已在香港市场建立了良好的口碑,贸易双方通过建立供港蔬菜快速通道,宁夏生产的新鲜供港蔬菜在48小时内即可运抵香港市场,实现了蔬菜基地与香港市场的无缝对接。“没想到检验检疫部门还能在进货环节给我们提供渠道,我们为这种细致周到的服务精神点赞。”一家加工厂的负责人说。
供港食品安全无小事。深圳局时刻守护质量安全底线,切实提高质量监管服务水平,保障了蔬菜安全、优质、足量、顺畅输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