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开始,白酒业初步出现转机,库存得到控制,商务消费和个人消费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三公消费带来的空缺,整个行业呈现出量价齐升的态势。
业内人士认为,历经三年的销售低迷、减产、降价后,高端白酒的价格已经见底,而且在中秋、国庆传统白酒消费旺季到来之前,高端白酒有望得到一定的恢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整个行业还会回到2012年以前的那种火热状态。
高端白酒涨价、酒类电商的蓬勃发展,似乎预示着白酒行业的回暖。同时,对于区域性的白酒企业来说,更是个挑战。
白酒企业要主动适应调整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媒体报道了“白酒巨头纷纷保价”的消息,毫无疑问是希望在实现销量增长的同时,能进一步稳住其不断下滑的产品价格。
由于价格的不断下滑,酒企的价格体系不仅遭到破坏,各家企业的盈利水平也持续降低,许多企业亏损严重,走向破产边缘。
“白酒行业自2012年以来,整个行业都感受到了深度调整带来的冲击,调整是客观的,无论你主动还是被动,都必须作出调整。因此谁认识深刻,谁心态平和,谁主动应对,谁就会更早迎来转机。”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宋书玉告诉记者。
记者从中国投资咨询网获悉,据数据统计显示,截至8月27日,沪深两市共有17家酒企发布了2015年中报业绩,在报告期内,17家酒企共实现营业总收入507.4亿元,实现净利润合计145.9亿元。
与此同时,业绩较好的酒企也成为投资者追捧的对象,在资本市场低迷的环境下,白酒股逆势上涨。可见,除了其作为防御性板块因素外,还与酒企的业绩分不开。
记者观察到,区域品牌的白酒企业抱团取暖的势头越来越明显。
中国黄淮名酒发展联盟首届轮值主席、山东花冠集团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念波对本报记者表示,“联盟的宗旨是结盟做强中国‘黄淮名酒带’产区品牌,打造独特产区风格,提升产区影响力,联手开拓市场。当前黄淮名酒以独特的竞争优势,成为中国白酒行业不同于川黔板块的白酒产区。”
宋书玉表示,“联盟代表维护各成员单位的权益,依托中国酒业协会、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办公室以及苏鲁豫皖四省酒业协会的专家和信息资源优势,利用全媒体平台,积极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使联盟成员企业与政府、专家和学者等多方有机互动,从而促进各联盟成员的共同繁荣与发展,推动‘黄淮名酒带’产区的健康发展。”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消费者网购渗透率的不断提升,网络消费习惯的逐步稳固,运营效率更高的电商渠道将快速崛起,预计2017年酒类电商的销售收入将占到整个酒行业销售收入的5.6%,即有接近600亿元的市场份额。
区域酒企抱团突围
宋书玉指出,“酒企应该抱团发展,‘中国黄淮名酒发展联盟’的成立,打造了中国白酒产业内一个产区协作、产业共融的创新平台,在这一平台下,企业可以通过主题论坛和专家顾问等多种形式,在技术、酒体、营销等诸多方面进行系统研究、集中努力,繁荣联盟组织所在地区经济、壮大区域企业实力找到了新的出路。”
专业人士普遍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加快实施,以及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化,再加上当前白酒行业在深度调整中面临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压力,“黄淮名酒”带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宋书玉表示,“当前,中国‘黄淮名酒带’上一大批酒类企业强劲增长,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苏鲁豫皖白酒长足的进步,与当地生产企业酿酒风格的典型性和先进性有很大关联,值得深入研究。”
资深酒业观察人士孙延元告诉本报记者,“2013年、2014年以及2015年的上半年是高端白酒去库存阶段,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白酒行业会出现新转机,区域品牌白酒可能会取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尽管如此,白酒业内竞争白热化和保增长的双重压力依然巨大。在业内如何凸显企业核心产品差异化优势、在业外布局多元化投资以抵消深度调整期业绩增长乏力则备受酒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