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危害谣言在微信等网络平台大肆传播,损害商品信誉,造成企业经营损失,一定程度上给公众带来食品安全危机。举证难、传播快、监管难等原因导致食品误导信息占上风。(新华网6月9日)
近段时间,肯德基六翅鸡、农妇山泉停产、肉毒杆菌娃哈哈等食品谣言铺天盖地地在微信朋友圈等平台传播开来,损害了商品信誉,给企业经营造成极大损失,谣言的治理一时陷入困局,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谣言传播成本低,广大网民不分事实,随手转载,以讹传讹;二是谣言制造者主体难以认定,导致受害企业追责举证、维权困难;三是平台自身监管和政府法律监管不严,监管责任难以履行。
诚然,面对谣言治理陷入的乏力困局,首要工作就是治理击碎谣言,还公众一个真相。然而,食品问题,还不应止于治理谣言阶段。食品谣言的产生有的源于恶意竞争和攻击,有的则是源于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而被无限放大。对于前者,相关监管部门应予以严厉打击,维护企业权益,严肃追责造谣主体;对于后者,相关管理部门则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第一时间破除谣言,那种藏着掖着,捂着盖着,能拖则拖的思想只会让谣言“发酵”得越来越“醉人”,从而“醉倒”一大片网民,扩大事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如若不是近年来的三聚氰胺、地沟油、明矾油条等事件给公众造成的食品安全恐慌,也不会导致广大群众“宁可信其有”的心态。食品谣言从产生到传播,可以说广大网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传十、十传百的多米诺效应威力巨大,斩断传播链条其实是“治本”的良策。“任你谣言千万变,我不相信应万变”,在这“不相信”的基础上,需要的是我们的食品制造企业不能唯利是图,而是要做安全食品、良心食品、放心食品;另一方面有关监管部门要把好关、履好职,把食品安全真正作为一项关乎国民生活健康的重要工作来抓,要下大力气狠抓严抓食品安全。
“谈食色变”的情况不是没有,怎样才能做到让老百姓吃到安全食品,或者一看到食品谣言就断定是假的,进而自觉抵制、删除和举报,这需要我们的企业和有关监管部门共同来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