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河酒是否已“停产”,这两天成为酒业圈热议的话题。
近日有报道称,湖南浏阳河酒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浏阳河酒”)下发一份《紧急通知》,正式宣告停产、员工无限期放假。消息发布后,正在南京举办浏阳河柔和系列新品上市发布会的浏阳河酒销售总经理陈建波坐不住了。5月11日,他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回应称:并非“全面停产”,只是位于浏阳市的永安名酒城暂时停产,不过公司在另一个基地代加工生产。
另一个基地在哪里,陈建波称在与浏阳河战略合作的新资本方那里,不过因为涉及上市公司,暂不方便透露。
“为了上市而上市,且在近三四年借道资本市场的过程中荒废了主业,本末倒置。”资深白酒专家晋育锋的观点也得到浏阳河酒原高管的认同,他认为浏阳河的衰败,与行业调整有关,但更多是资本融资的失败。
停产疑云
上述报道援引一份《紧急通知》内容称,“公司(浏阳河酒)目前已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生产、销售全面停滞,也无力继续维持公司员工的各项开销。自本月起,全体生产及管理员工无限期放假,并停止各项费用及工资的发放。因放假时间过长,建议员工另谋职业。”
就是这份通知,瞬间在酒业圈里炸开了锅,圈里都清楚浏阳河如今的衰败,但没有料到会到如此境地。
浏阳河与金六福一样,曾同为五粮液最早一批OEM品牌。借助五粮液的品牌影响力,浏阳河过去注重终端网络的建设以及事件营销,很快成为享誉全国的品牌。尤其是与2005年的超级女声的合作,使得浏阳河名声大涨。
上述浏阳河酒原高管介绍,公司目前的处境更多是资本对赌带来的恶果,并非生产经营出现太大问题。
目前,浏阳河酒旗下品牌包括绵雅、年份酒、醇香等多个系列,有蓝瓶、红瓶等多种包装,产品面宽,品牌多,整体价位偏中低端。虽然在行业调整期面临较大竞争压力,但一些经典品种,如青花瓷系列、50年庆典系列,还是有相对稳定的消费群。
浏阳河酒的一位经销商向本报记者介绍,目前他还在运作浏阳河酒产品,不管怎样,“对浏阳河还是有感情的”。
陈建波称,浏阳河酒永安名酒城暂时停产有两方面考虑:一是名酒城生产基地在升级改造;二是对接未来公司上市发展的需要。此外,公司会依法、合理安排员工,将分三类处理:加强对一部分员工的培训,一部分员工将安排到新的生产基地工作,另一部分不符合公司要求的进行淘汰。
陈建波向本报记者介绍,对于一家企业来讲,员工优胜劣汰是很正常,“这次只涉及名酒城基地生产方面的员工,第三部分(淘汰)属于极个别情况,很少。”
那么,“暂时”停产的永安名酒城何时完成升级改造?陈建波表示“需要半年左右时间才能完成,期间对公司生产经营影响有限。”他强调,对浏阳河酒来说,保证市场上的正常生产供应,目前公司的调整只是为了适应将来发展需要。
样本意义
浏阳河酒的衰败虽是个案,但在行业一片哀声的当下,对同行则具有借鉴意义。
晋育锋向本报记者分析:“立基市场、固定消费群、品牌力和资本力,是酒企在行业调整期生存发展之本。”失去这些根基的品牌酒企,接下来都将面临出局的风险,浏阳河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在他看来,浏阳河在引入风投时略显盲目,随后的业绩对赌让处于行业调整中的浏阳河酒失去方向,“没有业绩支撑的资本杠杆又有什么意义呢?”
2011年,浏阳河引进包括湖南高新创投集团、中金国际、上海宝聿等多家投资机构10亿元战略资本,占增资扩股后新公司约36.56%的股份。
在浏阳河酒开启资本市场的征途中,公司还背负着一份沉甸甸的对赌协议。浏阳河酒方面承诺:2012年销售收入不低于12亿元,净利润不低于3亿元;2013年销售收入不低于16亿元,净利润不低于4.2亿元;2014年销售收入不低于22亿元,净利润不低于6亿元。
湖南创投董事长刘少君当时还称,浏阳河酒方面向投资机构承诺2015年前上市。
根据此前寻求的合作方*ST皇台(000995.SZ)披露的数据,浏阳河酒2012年、2013年的营收分别为1.69亿元、2.15亿元,净利润只有126.56万元和1298.82万元。
显然,浏阳河酒在与投资方的对赌中完败。
在浏阳河近两年衰败的过程中,投资方也在不断寻求退出,然而每次都未能如愿。2013年11月,大元股份(600146.SH)公告称,拟收购浏阳河酒100%股权,此事告吹后,2014年6月,浏阳河酒又瞄准了*ST皇台,但最终仍以失败告终。
“近两年的重组严格意义上并非浏阳河在主导,而是此前进入的风投在操作,急于找到下家接盘进而退出。”一位熟悉浏阳河酒的业内人士认为,公司当初引入风投实在太盲目了。
对此,陈建波向本报记者称,“目前资本方主要有两个要求:一是希望浏阳河酒向上市公司的条件要求靠近,进一步规范企业的公司治理;二是应有市场要做起来,目前以湖南大本营为主。”
“在大本营市场还没有居于主导地位的酒企,随着财务压力凸显,高端上不去、低端费用又居高不下,公司盈利能力将持续下滑。”晋育锋认为,一部分企业接下来都会为曾经高速扩张的行为买单。
在他看来,浏阳河酒生产基地暂时停产拉开了品牌酒企困境恶化的序幕,“2015年以后,白酒产业进入整合小高潮,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因为扛不住这轮调整而退出。”